OCTA系列解读之八其他眼病完结篇

大量的疾病可被OCTA所检出,如黄斑毛细血管扩张、部分眼内肿瘤和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

在慢性CSC中,OCTA能让那些伴有慢性渗出的可疑病例中的新生血管现形。然而,脉络膜毛细血管通常是不均匀的,在显影时不要误认为脉络膜新生血管。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

彩色照片(1)示黄斑反射未见明显异常。眼底自发荧光片(2)示乳斑束间RPE紊乱。荧光造影序列片示:黄斑鼻侧颞上分支血管附近一处PED灶,荧光着染灶与之相应(3,4)。造影中期(5)呈现一渗漏点(红色箭头),渗漏充盈了浆液性脱离灶(6)

AOCT地形图和经黄斑扫描示一双腔神经网膜隆起,伴有RPE隆起、脉络膜增厚。

B浅层OCTA示视网膜毛细血管未见明显异常。

C经RPE下方层面的扫描证实了PED中的无血管表现。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2

彩色照片(1)提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的存在。眼底自发荧光中可见部分RPE紊乱(2)。荧光血管造影序列片(34)示黄斑鼻上方有一单个渗漏点。可见黄斑下方存在RPE紊乱。OCT的B扫描证实了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的存在。脉络膜增厚厚μm。

渗漏点在光凝治疗的前后均进行了OCTA检查。黄斑鼻上方脉络膜毛细血管不均匀(A)。治疗后激光瘢痕导致明显的局限性暗区(红箭头)。

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弥漫性视网膜上皮病变)

眼底自发荧光片(1)中RPE呈显著不均匀外观,夹杂低自发荧光区。还可见与感光细胞碎片相关的高自发荧光点,这是慢性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的表现。在荧光血管造影序列片()中黄斑周围可见明显的非均匀的渗漏点。反常的是OCT地形图(5)相对未受累。经黄斑的B扫描证实了RPE隆起灶的存在,并伴有浆液性视网膜脱离(6)。

OCTA(A)示脉络膜毛细血管显著不规则外观——常见于慢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这种外观与脉络膜部分血管异常显示有关。相应En-faceOCT清晰地显示了RPE脱离的低反射(B)。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并CNV

无赤光片(1):黄斑反光受损。

眼底自发荧光片(2):RPE受损。

荧光血管造影(34):血管造影序列片示黄斑区荧光显著不均匀。还可见颞上血管附近有一低荧光灶。

OCT:地形图(7)和经黄斑区的水平B扫描(8)示中心视网膜隆起伴光感受器延长和脉络膜增厚。

OCTA:经RPE层面的扫描揭示了下方CNV的存在。

黄斑前膜

73岁女性患者。无赤光片(1)中未见明显前膜黄斑上方血管一定程度的扭曲。蓝色反光片(2)示黄斑反射轻微改变。黄斑地形图(3)示黄斑不规则增厚——与前膜的牵拉力量有关。OCT的B扫描(4):可见黄斑前膜表现为视网膜表面的高反射线,致视网膜增厚伴中央假洞样外观。3×3mm经浅层毛细血管丛(1)和深层毛细血管丛的OCTA(6)示浅层血管网明显扭曲。

6×6mmOCTA(A)可与en-faceOCT(B)进行比较区分扭曲血管成分和前膜。在en-faceOCT(B)中其显示了视网膜皱褶和中央的假洞,图像让人印象深刻。

视盘旁视网膜血管瘤

88岁女性患者。彩色照片(1)示视盘上方苍白色外观。为更好显示鼻侧眼底的渗出,无赤光片(2)中心进行了小角度偏移。荧光血管造影(3,4)提示存在视盘旁血管瘤充盈迅速。吲哚青绿血管造影(5,6)证实了视网膜血管瘤的存在,其在视网膜动脉期迅速充盈,几乎立即出现血管着染。

A荧光血管造影后期视网膜血管瘤染料渗漏。

BOCTA复合伪彩图让血管瘤显影,呈视网膜大血管下边界清晰的视盘旁病灶。

C经浅层毛细血管丛的扫描示血管瘤位于血管网上,在OCTA下不再存在染料渗漏这一概念。

Coats病

以视盘为中心的拼图(1)示:黄斑渗出、出血和毛细血管扩张。

荧光血管造影(23)示:血管异常在荧光血管造影下更易于分析。除了毛细血管,大血管壁也可以见到扩张。出血遮盖了病灶的荧光。

OCT地形图(4)明显异常。

经黄斑的水平B扫描(5)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伴视网膜内水肿。

OCTA(A,拼图)与荧光血管造影(B,拼图)的比较。

两者在部分毛细血管扩张(非全部)的检出上有很好的对应性。在OCTA下视网膜毛细血管的扭曲显示得更好。但是荧光血管造影下微动脉瘤检出更多。

脉络膜痣

彩色照片示视盘鼻侧脉络膜痣。眼底自发荧光下病灶低荧光被高荧光区包绕——高荧光区与渗漏区域相对应。荧光血管造影证实了肿物周存在不均匀荧光灶。

OCTA:经脉络膜毛细血管层面扫描时可见一明显暗区——与该区域血管受损相关。病灶内分支血管非常明显。

可疑色素性病灶

彩色照片(1)示黄斑颞侧灰白色病灶伴有浅白冲刷痕迹——与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相关。眼底自发荧光图(2)示中心欠均匀的暗区,伴下方高自发荧光,提示慢性浆液性视网膜脱离。造影后期(3)示肿物内荧光欠均匀,伴有黄斑下方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区荧光充盈。ICGA后期(4)中央呈荧光暗区——与色素痣相关,未见明显新生血管。OCT地形图(5)示黄斑颞侧隆起。经肿物的B扫描确认了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的存在。EDI-OCT测量示肿物大于μm。

经肿物的En-faceOCT和OCTA:

AEn-faceOCT证实了视网膜色素上皮紊乱的存在和白色高反射点的存在——与感光细胞碎片相关,这些意味着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的病程已经较长。

BOCTA拼图示脉络膜毛细血管呈不均匀外观,部分血管扩张血管管径不规则。在本病例中B超检查亦发现了单纯色素痣伴渗漏,无恶化迹象。

光损伤性黄斑变性

彩色照片示(1)视网膜中央呈白浊样外观。眼底自发荧光片(2)中有显著的视网膜色素紊乱,显著的低荧光。荧光血管造影序列片(34):黄斑区高度不均匀荧光,伴旁中心区域染料渗漏和萎缩性低荧光。吲哚青绿造影(5,6)示黄斑后期着染。OCT地形图(7)基本正常。经黄斑的B扫描(8)示深层网膜高反射。

经深层视网膜的OCTA(A)示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床异常,经脉络膜的OCTA(B)示局灶性脉络膜毛细血管及管网消失。光损伤因使用望远镜直视太阳所致。

2型黄斑旁毛细血管扩张症

彩色照片(1)示黄斑白浊外观。蓝色反光片(2)中的淡灰色椭圆形病灶,强烈提示2型黄斑旁毛细血管扩张症这一诊断。荧光血管造影(3)示黄斑颞侧月牙形渗漏——亦是典型的诊断体征。En-faceOCT(4)示该病变区域反射紊乱。

经浅层(A)和深层(B)视网膜的OCTA扫描示畸形的毛细血管管网——典型的2型黄斑旁毛细血管扩张症。

(OCTA系列完结篇)

既往精彩,点击可达

OCTA系列解读之一:OCTA技术概述

OCTA系列解读之二:脉络膜新生血管

OCTA系列解读之三:RAP及PCV

OCTA系列解读之四:其他CNV及CNV随诊管理

OCTA系列解读之五:黄斑水肿

OCTA系列解读之六:缺血

OCTA系列解读之七:变性与萎缩

特邀解读专家:

刘光辉福建中医院(医院)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8-.7曾在美国Bas







































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治白癫风办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qdianz.com/bxgl/1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