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董旭捉吱闹知了

北京酒渣鼻治疗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598818.html

《西北●大秦文学》年期▍总期

◆捉吱闹(知了)◆

文:董旭

我家住陕西关中农村,上世纪七十年代,人民公社还是主流,人人都大干社会主义,多少好省挣工分,大会战,个个当先,每当大人们上工耕作之时,留在家里的熊孩子们可都成精了,三五成伙,斗鸡,玩弹珠,泥巴盒,抓蚂蚱,捉迷藏,不亦乐乎,然而,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在炎热的夏季捉吱闹(知了)

每当仲夏,关中平原黄绿分明,黄的是即将收割的麦子,绿的是村前的柳树池塘,以及沿水利主渠成行的杨树桐树林,就在这层层绿色之中,却有一个银翅黑甲,环眼长须的小偷----知了(关中人口音重,叫吱闹)藏在大树之中,声嘶力竭,此起彼伏,影响人的休息,偷食树木的养分,却又机警异常,稍有风吹草动,便逃之夭夭。

知了,学名蝉,俗名吱闹,知了,体长33~38毫米,翅展~毫米,体粗壮,暗绿色,有黑斑纹,局部具白蜡粉。复眼大暗褐色,单眼3个红色,排列于头顶呈三角形。前胸背板近梯形,后侧角扩张成叶状,宽于头部和中胸基部,背板上有5个长形瘤状隆起,横烈。中胸背板前半部中央,具1“W”形凹纹。翅透明,翅脉黄褐色;前翅横脉上有暗褐色斑点。喙长超过后足基节,端达第1腹节。大多数体型通常不大,成虫体长多在2至5厘米(0.6至1.5寸)之间,雌虫不鸣,雄虫鸣声洪大,以使求偶,示警,活跃于夏未秋初,常藏于树高3~4米处,喜食树汁,捉到了去其双翅,玩弄了手间,鼓其鸣,观其行,是我们小伙伴的乐趣所系,而成虫知了,竟在黑甲之下,有一块指甲大小的精肉(瘦肉),在七十年代,食物匮乏之时,或烧或烤,香馋诱人,这也成了熊孩子争相扑捉的最大动力。

乡村孩子们,大都利用现有条件,在父母午休时,偷偷在家里的扫把上,选用一根最长的竹条,然后偷偷跑到村中饲养室,趁着饲养员不在,小心靠近早已相中的马或骡子身边,假装和它们交好,摸摸它们的头,挠挠它们的身体,趁其不备,快速拽下几根尾毛,迅速逃离,免得它们发怒踢人,然后躲到无人的墙角下,将马尾对折,撩起衣裤,或在大腿边,或在肚皮上,同一方向搓紧,然后从反折的小孔中穿出,成圆弧状,再用多余的马尾将其固定于竹杆上,一个简易的捉知了的武器就做成了。

待找到落在树干上的知了,选一个自认为安全隐蔽的地方,小心翼翼的用半圆形的马尾圈去挑逗它,忽左忽右,忽上忽下,搞的知了烦意顿生。知了虽有一付环眼,却如同睁眼瞎一般,在马尾圆圈的挑逗下,不停的用触角推搡着,挣扎着,不知不觉的钻进了马尾圈,此时要小心,胆大,心细,手快,待知了的头部完全进入,如钓鱼一般,迅速提起竹杆,这时,细细的马尾已牢牢地嵌入知了的体内,挣脱不得,只好在不断的哀鸣声中,成了我们的囊中之物了。整个过程,眼明手快,动作干净利落,等到捉的知了多了,便招呼同伴们和泥的和泥,生火的生火,去掉其头尾,仅留其腹部精肉,用泥巴包裹成丸,丢入火中,待泥巴将干末干之时,取出食用,撒少许细盐,那味道,清香扑鼻,泥香肉香,让人回味不绝。

时下,人已中年,童心犹在。每当仲夏暑秋,听着蝉的鸣唱,想起儿时的趣事,禁不住又涌起甜美的回忆。时光,让很多美好的东西都变成了曾经,可那份快乐,却永久地留在了记忆深处。

董旭,陕西咸阳人,87年入伍,曾以军医身份驻扎在西藏多地,吹过拉孜的风,看过山南的月,见证过林芝的桃花,看过那曲的冰雪,热爱生活,热爱文学,自由职业者,现定居西安。

编辑:张希艳

END《西北大秦文学》投稿须知

投稿作品:1、散文、诗歌、小说、书画、摄影,文责自负。20日内未接到采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

2、投稿作品必须为原创首发,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赞赏金:赞赏金十元以下,作为本平台维护费用;十元以上,60%的赞赏金作为稿费,15日以内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qdianz.com/bxgl/96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