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医院再首例

不用“开膛破肚”,仅需局部麻醉下,在患者右侧大腿实施约3mm的细微切口,用外径1.65mm的导管超选择至患者髂内动脉,将适量化疗药物精准送达肿瘤供血动脉,从而有效遏制输尿管肿瘤术后(外科手术切除后)盆腔转移瘤的进一步增大——近日,辽宁省大连市医院继成功实施?首例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术(点击)?后,又成功实施首例外周血管介入手术,医院技术空白。

医院

外周血管是指除了心脑血管以外的血管,包括四肢、头颈部、躯干的动静脉血管,医院此次开展的经皮腹主动脉造影术+髂内动脉药物灌注术是一医院普遍采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对医院的医疗设备有着很高的要求。

医院董事长司荣德表示,此次成功攻克该项新技术,不仅标志着医院介入治疗技术又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全市人民身体健康提供了更强有力保障,医院落实国家“大病不出县”的医改目标,又迈上了坚实的一步,极大的方便了瓦房店及周边介入相关疾病患者的就医问题,为患者争取了治疗的黄金时间,减少患者因长途奔波就医带来的痛苦,降低了患者异地就医的经济负担。

患者档案

该患者为78岁女性,因“输尿管末端恶性肿瘤术后近3年,全腹部转移癌1个月”收住医院。

诊断为:

输尿管末端恶性肿瘤术后;腹腔、盆腔转移。

输尿管,是尿液流出的必经之路。它位于腹膜后,由肌肉粘膜组成管状结构。上起自肾脏,下终止于膀胱。成人输尿管直径平均为0.5-0.7cm,输尿管全长25-35cm。它的主要作用是由于输尿管管壁平滑肌层节律性的蠕动,将肾脏排泄的尿液排入膀胱,同时能有效地防止膀胱内尿液反流到肾脏。

输尿管肿瘤是相对比较少见的泌尿系恶性肿瘤,恶性程度比较高,病因尚未完全明了,患者一般发病年龄为20岁~90岁,男性比女性多,约为4∶1。年,法国病理学家Rayar首先描述输尿管肿瘤。年,Albarran报道第1例在术前明确诊断的原发性输尿管肿瘤。据统计,输尿管的发病率呈逐渐增多的趋势而且输尿管肿瘤容易扩散。因此尽早识别与治疗输尿管肿瘤对于提高生存率起到关键作用。

外科手术是是治疗输尿管肿瘤的经典术式,手术方式为切除患侧肾脏、输尿管及部分膀胱,对于对侧肾功能良好的病例,一般都主张根治性手术切除。对于输尿管肿瘤TNM(肿瘤分期系统)为Ⅲ期或Ⅳ期患者,以及合并内科疾病、口服抗凝药、年龄较大的患者,可以采用介入治疗。

介入化疗栓塞术,将化疗与栓塞结合在一起,能够延长化疗药物在肿瘤组织里的释放时间,也使肿瘤组织因血管栓塞而缺血坏死,两者结合可增强临床疗效,使肿瘤体积缩小明显,肿瘤活性降低,保留肾功能的同时避免根治性手术带来的并发症。

而该患者年纪较大,输尿管肿瘤术后(已经外科手术切除了),然后又发生了盆腔转移瘤。为了控制盆腔转移瘤进一步增大,医院专家团队建议实施介入化疗。

传统化疗:应用一些细胞毒性的化疗药物进行静脉输注,达到全身播散,以达到治疗的手段。

介入化疗:应用介入技术,将化疗药物直接灌注到肿瘤瘤体内,可有效克服经静脉药物化疗的缺点,充分发挥局部化疗的优势:化疗药物不经过体循环和肺循环的稀释,经导管直接送达肿瘤滋养血管,既提高了肿瘤血管内的药物浓度,又可显著增强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由于局部给药,药物总剂量仅为全身化疗剂量的1/3到1/5,而且由于药物先经靶区血管回流至静脉系统,而后方进入体循环,从而大大减少了化疗药物对全身各系统的不良作用,提高患者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

医院专家团队在征得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后,采取微创的介入手术方式即在DSA下行经皮腹主动脉造影术+髂内动脉药物灌注术。

手术由医院介入团队与郑州大学介入治疗研究所外周介入专家合力完成,术中患者未有不适,术后仅有米粒大小的伤口,局部压迫20分钟,加压包扎,患者安返病房,体现了医院精湛的介入医疗实力。

医院介入导管室

-




转载请注明:http://www.qdianz.com/glss/105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