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公益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3934.html最近几天,澳洲的新增确诊病例数都在两位数以内,个别州甚至已经连续好几天没有了新增病例。眼看澳洲抗疫胜利在即,除了不少州已经准备逐步放宽解禁措施之外,为了让隔离在家的孩子尽早上学,澳洲政府也是决定让学校先行复学。并且澳洲官员多次表示经过他们的研究,儿童不易感染,现在复学不会对疫情产生什么影响。更重要的是,澳总理莫里森还强调,学生返校学习时不用遵守1.5米的安全社交距离。但这几天包括英国在内的不少欧洲国家却传来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消息。大量儿童突发重症,被诊断出患有罕见疾病,全身各处更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炎症。而接诊的医生更是警告,这很可能与新冠病毒有关!多国儿童突发离奇重症,英国已开启紧急调查近日,英国卫生部门宣布了一条坏消息。最近三周,医院接诊了许多儿童,他们的病情十分严重。这些重症儿童,均出现了中毒性休克综合症和非典型川崎病的症状,包括腹部绞痛,胃肠道症状,心脏炎症等,身体出现严重不适。据英国媒体报道,至少有12位儿童进入了重症监护室(ICU)治疗,并且至少已经有一位儿童接受了体外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使用ECMO就意味着这位儿童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和呼吸困难。英国卫生大臣MattHancock对这些儿童表现出的一系列症状感到“非常担忧”,目前英国卫生部门已经将此次事件列为“紧急事项”进行详细调查。NHS也已向医生发出相关警报。警报中提及,这些英国重症儿童所患的可能是一种与新冠病毒相关的炎症反应综合征也有可能是另外一种病原体所导致的。根据NHS的备忘录,这种综合症的病例在过去三周才开始出现。这可能是因为它发展缓慢,或者因为它非常罕见,直到英国的疫情高峰期才变得明显。川崎病是一种能引起全身血管发炎的疾病,主要影响5岁以下的儿童。发炎后会削弱为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这能引发动脉瘤和心脏病。川崎病的症状通常会在六周内分三个阶段出现,最初的症状是发烧和皮疹,随后眼睛出现红肿,同时还会出现嘴唇干裂、喉咙疼痛、淋巴腺肿大、舌头变红等症状。第二阶段儿童会出现腹痛、呕吐、头痛、关节痛等症状第三阶段,如果得到合理的治疗,上述症状会慢慢消失,但儿童会很容易疲劳的情况。中毒性休克综合症是一种高度危险的细菌感染,但它可能被误诊,因为它的症状与其他疾病相似,而且非常罕见。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死亡率在5%-15%之间,并且30%-40%的病例会复发。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症状大多为流感症状,并出现嘴唇、舌头、眼白发红、头晕、呼吸困难等并发症状。据统计,每10万名儿童中就有8名患有这种疾病。并且更严重的是在很多情况下,这种疾病是致命的。医生们将这种神秘的综合征与中毒性休克综合症和川崎病进行了比较,发现炎症综合征具有这两者的共同症状,会出现身体肿胀、发烧和呼吸问题而所有这些都是新冠病毒的标志性症状。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医生们发现这些重症儿童中,有很多已经感染了新冠病毒,还有一部分核酸检测呈阴性的孩子,其血清检测中又呈现出曾感染新冠的证据。英国首席医疗官ChrisWhitty也表示,这种情况“完全有可能”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有关。不过这位医疗官也不排除是由另一种未知病原体所导致的。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有儿童的死亡病例,并且NHS也没有给出具体的数据,说明一共有多少儿童患病。但根据一名英国儿科医生透露,到目前为止,英国出现这类综合征的儿童“很少”,但同时也强调必须要引起重视。实际上,除了英国外,其他国家也报告了类似的病例。医院(StMary’sHospital)的儿科医生ElizabethWhittaker在推特上表示,她在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同事也发现了这种情况。并且意大利北部的医生们爆出,近期当地突然出现大量9岁以下儿童重病患者,与英国重症儿童患者的情况十分类似。意大利一位儿科心脏专家透露,在过去的1个月内,医院已经发现了20多例类似的儿童患者,这个数量是平时1年出现类似病例数量的6倍,医生们对此感到非常震惊。此前的论调一直是儿童相对于成年人来说更加安全,儿童不易感染,且就算感染大多也仅仅是轻症,配合治疗很快就会痊愈。如今出现多例儿童重症情况,也是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虽然现在澳洲并没有出现类似的儿童案例,但欧洲多国儿童出现严重病症也是向世界发出了一个警告,新冠病毒可能比我们所有人想象的都要复杂!印象结语从之前的假阴性病例,到之后部分治愈患者抗体水平不足的情况,再到现在部分儿童出现严重的新冠病毒相关综合征。印象君这几个月一路跟踪报道,也不得不说新冠病毒既狡猾又恐怖,如今全球确诊人数即将突破万大关,印象君也提醒大家,放宽禁令但不要放松警惕!编辑:Huhu新闻来源:dailymail,cnn,smh,环球时报等综合整理对于在墨尔本的朋友们我们还有8个互助号能帮你解决脱单求租出租找工作??墨尔本青年俱乐部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qdianz.com/glss/5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