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为了激励和表彰在医疗、科研、教学、行政后勤服务中做出积极贡献的员工、以及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医学生,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秉承“厚德、慈爱、敬业、创新”的院训,充分调动全院员工和医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鼓励员工和学生爱岗敬业、勇攀高峰,医院于5月初启动第三届“医院院长奖”评选活动。经过前期申报和资质审核,共有23名员工成功入围候选者。请在以下23名候选者中,投票选出您心目中的“院长奖”人选,(最多可选10位)谢谢!
壹
院长奖候选人事迹介绍
医疗奖(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陈茜岚,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博士研究生,从事皮肤科工作近10年。年获得“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擅长各种儿童皮肤疾病,熟练掌握儿童皮肤科领域的各项治疗。并开展祛斑专科、门诊手术专科和血管瘤专科等业务,广泛受到患儿及家长的认可赞扬,获赠锦旗1面、表扬信1封。
多次发表国内核心期刊和SCI论文,并于年作为项目负责人获批上海市科委西医引导项目1项。
医院健康科普大赛优秀奖。并先后2次在《上海儿童健康》上发表科普文章。
董良超,硕士学位,中共党员,骨科主治医师,年入职医院,先后以优异成绩通过上海市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医院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如“好八连”官兵子女义诊、西藏日喀则地区髋关节脱位儿童筛查和术后随访,曾获得“上海市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住院医师”称号、医院第一届“院长奖”提名奖、医院“青年岗位能手”称号等,本人参与的医院“格桑花之爱”公益项目荣获年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主持局级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局级课题多项,发表核心期刊3篇。
顾浩翔
男,40岁,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内科二支部副书记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专科培训协作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免疫协作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儿科呼吸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变态反应学会变应原诊断与免疫治疗学组委员
从事呼吸专科工作17年,完成儿童支气管镜余例,擅长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哮喘,慢性咳嗽,慢性肺部间质疾病诊疗,在儿童呼吸内镜介入诊疗技术方面有丰富临床经验.。
刘红霞,副主任药师,临床药师,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师学员培训中心带教师资,年被评为上海交通大学优秀药师,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临床药师,上海市药学会优秀青年药师。目前为上海市医学会临床药学专科分会妇儿专业学组委员,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委员会青年委员,主持上海市卫计委等课题2项,以主要研究者参与国自然等课题5项,近年来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年10月-年2月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前往医院进行医疗对口支援,指导当地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参加疑难病例的会诊,改善当地的合理用药水平。
王瑜,女,年9月出生,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赴美国落基山自闭症康复中心学习。中华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青年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发育行为分会上海学组委员兼秘书,中华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环境与儿童健康学组委员,上海市儿童青少年精神病学组委员。临床擅长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自闭症、发育迟缓,语言发育障碍、学习障碍以及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诊断和治疗。
王超,中共党员,毕业于温州医科大学,儿科呼吸专业,硕士研究生,上海市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从事儿童临床工作十余年,专注于儿童哮喘的防治、变应性疾病免疫治疗方向的研究,是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专委会上海专委会成员。对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特别是肺炎支原体肺炎、以及儿童肺间质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参与多项有关儿童喘息、感染相关的课题研究。
张婷。医院消化科主任,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感染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儿科营养支持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儿科专科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分会感染学组副组长;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营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学组委员;上海市小儿消化与营养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母乳库推广项目专家团成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专委会细菌学组委员;上海市浦江人才;普陀区高层次人才。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委;国际儿科学杂志编委;中华儿科杂志审稿专家。
已发表科研论文6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9篇;先后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NIH多项研究项目
擅长儿童各种感染及消化系统疾病
朱昌娥。年8月至今在医院麻醉科工作。以第一作者在麻醉杂志发表SCI3篇,中华杂志1篇,中文核心5篇。
层荣获医院优秀员工;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团员;学术论坛口头交流二等奖;优秀学生标兵;优秀毕业生。
朱嘉莳。年一次阳光爱心志愿者的招募,当时还是一名普通医学生的朱嘉莳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一封表扬信,肯定了她做志愿者的付出,而正是因为这段志愿者经历,苦读5年后,她主动选择儿科学血液肿瘤方向作为研究生学习的方向。而时隔多年后,当年那个充满爱心,给白血病患儿带来阳光的志愿者,从“小朱姐姐”变成了“小朱医生”,再变成了“朱医生”。责任心、爱心是她对待医生这个岗位的理解和最基本的要求。在近6年的临床医生工作生涯中,她兢兢业业,努力负责任地完成每一项医疗任务。只要有危重病人,她都坚守在一线,病情发生变化时,保持24小时联系,随叫随到。白血病患儿家属都会有无数的疑惑,她总是面带微笑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解答,只有让病人看到医生的信心,病人和家属才会有信心。有人问为什么她能保持14年的热情,她的回答简单又朴实,“我喜欢孩子,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我们的治疗就是一次让他们重新感受世界的机会。”
贰
院长奖候选人事迹介绍
护理奖
杨晓亚,护师,带教老师,硕士在读,工龄4年,重症医学科。
她从事危重症护理工作3年,参与了各项危重护理抢救工作,同时也是院内体外生命支持组专科秘书,重症医学科ECMO护理骨干;还作为营养师参与开展护理复建整合门诊;并且积极参加院内外的学习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临床工作上兢兢业业,党团工作中积极主动,学习上认真勤奋,生活中乐观开朗,用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护士,用爱心细心责任心温暖着每一位患儿。
叁
院长奖候选人事迹介绍
行政后勤奖(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陈敏,自进入信息部以来始终立足于本职工作,医院信息系统运维与建设,爱岗敬业,为临床、管理和科研服务,为保障信息系统7*24安全稳定运行加班加点,紧急状况下,不论白天黑夜,不论地点与场合,第一时间处理并解决问题。与部门同事协作完成HIMSS6、HIMSS7和医院互联互通信息化等级评审工作。除了日常本职工作,学习新技术与新业务,进行业务和服务创新。参与上海市科委、课题等科研建设任务,完成3项软著申报和1项专利的申报,并编写图书近8万字。
倪雨嘉,男,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工程硕士,工程师。年8月入职,目前为保障部科员,院工会委员,团委委员,行政综合团支部书记。参与新院开办并负责完成弱电类系统建设,目前主要负责泸定路院区动力设备运维管理。入院工作以来,参与市科委重大研发应用项目课题1项,获国家专利1项(第二发明人),获市医务工会职工岗位科技创新“星光计划”二等奖1次,三等奖3次,入围奖1次。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篇(第一作者),医院协会后勤管理专业委员会年度优秀论文5篇(第一作者)。服务宗旨:以创新思维构建可靠、高效、医院动力保障系统,医院发展的坚强后盾。
唐燕,中共党员,副研究员,复旦大学公共卫生硕士,现任门急诊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医院伦理委员会秘书。自年4月入职以来,先后参与了新院开办和门急诊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