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常熟人”
全媒体异地采访行动
由中共常熟市委宣传部组织的这次活动开始于今年5月,常熟日报社、常熟市广电总台全媒体部门以异地采访的形式集中报道分布在世界各地常熟籍优秀的科教文卫体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全媒体采访报道,多平台推出呈现的方式挖掘他们的奋斗故事和经典事迹,讲述他们和新中国同成长、共命运的故事,弘扬中国人民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
从工人到成人外科医生
再到国内知名的儿童医学专家
他转型求突破,练就高超医术
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
……
他
就是从常熟走出去的
上海交通大医院
小儿外科主任医师
吴晔明
一大早,吴晔明就和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一上午他要看20多个病号,午饭没来得及吃,就要赶着上手术台。
每天千里迢迢来上海找他的病人络绎不绝,看着手里牵着的、怀里抱着的一个个孩子,看到父母脸上的担忧,吴晔明总想多解答几句,多安慰几句。
人好,医术也好,是许多人对吴晔明的评价。在30多年前,他却是常熟半导体机械厂的一名普通工人。
▲吴晔明的旧照
吴晔明的父亲是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一直对这份职业憧憬满满,年高考恢复,吴晔明用两年时间勤加学习,考入了梦寐以求的医学院校。
吴晔明
“从小给我印象很深,我感觉这是一个很不错的职业,希望能够子承父业,继续从事医疗,所以我的第一志愿是医学院,第二志愿也选的是医学院。
”大学毕业后,吴晔明进医院,成为了一名外科医生,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吴晔明成为了主任医师。但他不想原地踏步,年,他抓住机会,来到上海转型成为一名小儿外科医生,开始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杂症。
吴晔明
“突然换环境,完全是一个陌生的环境、不同的领域,很不适应,而且要求不一样,因为起点不一样,平台不一样,对你的要求,对做医生的要求都不一样。很多都是人家解决不了,都到你这儿来,而且家属都抱着很大的期望,你那时候是没有退路的。
”凭借勤奋和努力,吴晔明慢慢在小儿外科领域站住了脚跟,成为国内最早一批开展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医生,最早倡议、组建了成熟的儿童肿瘤多学科协作组。他所发明的腹裂患儿救命袋第一批进入上海市第二类医疗器械优先审批程序。
他负责研发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新型特效药物获得国家专利,他所推动的我国首个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蛋白质谱研究也取得重大进展。
面对一个个脆弱的小生命,吴晔明总想多试一试,多考虑考虑。他说,判断一台外科手术成功与否,成人仅需五年,而儿童需要的时间更长,因为孩子还有一生要走。
每天迎来送往,吴晔明付出心力也收获了感动,每年,吴晔明都会收到一封封来自患者的感谢信。
吴晔明
“他说吴爷爷,我已经几年级了,我学习非常好,现在我喜欢踢足球,喜欢唱歌,喜欢做什么,我的语文很好,工工整整的一封信。当你作为一个医生,看着这种信的时候,你心情还是非常愉悦的,感觉自己还是蛮有成就的。
”在外多年,吴晔明始终挂念家乡,在他的牵头下,年,医院医院医院,在管理、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了全方位的合作和交流,他也希望更多有志青年能够不忘初心,积极为常熟医疗事业做出贡献。
吴晔明
“对同道、对年轻的医生,我想还是对这份职业保持一个美好的憧憬,这确实是一个好职业。百姓需要我们,我们也能尽我们的努力为家乡父老的健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希望大家能够把成熟的健康、卫生事业搞得更好,希望和经济一样、和环境一样,搞到全国的先进行列。
”厚德精医
仁心仁术
特别感谢:蒋唯一,周子毅
编辑:菲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