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口腔科与B超室合作,为一名舌部巨大蔓状血管瘤患者,成功完成了一例超声介入下血管瘤硬化剂注射治疗手术。
患者是一位70多岁的女性,舌部长了一个瘤体较大的血管瘤,完全占据了舌部二分之一,传统手术切除难度大,风险高。即便手术十分成功,也难以保证舌部功能不受影响,面临着术后患者进食、语言障碍。
其次,血管瘤内充盈血液丰富,滋养血管众多,术中难以避免大量的出血,影响视野,加大了对血管瘤完整切除的难度。于是,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治疗组研究决定采用血管瘤注射治疗法。
为此,口腔科副主任常传根联系了B超室主任赵根宝,在超声引导下找到血管瘤的主要滋养血管,将聚桂醇主要注射至根部血管内,使血管瘤断流,且又能适度使血管瘤充盈肿胀。
治疗组仅用了不到15分钟,就成功完成了此次治疗,患者安全返回病房,观察四天后,目前患者已出院。
1
什么是硬化剂治疗血管瘤?
硬化剂治疗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其作用原理主要是因为硬化剂的化学消融作用,硬化剂注射到瘤体内部,对血管瘤的内皮进行化学消融,也就是把血管瘤的内皮细胞损伤掉,形成无菌性肉芽肿,血液不能够通过血管瘤,则血管瘤会慢慢消失,达到微创治疗的目的。
2
超声引导下是什么意思呢?
硬化剂注射治疗分为普通注射和超声引导下注射:
普通注射:直接将药物注射到病变部位,主要用于肉眼能看清楚的、比较浅表的血管瘤/血管畸形。
超声引导下注射:就是在超声指引下进行辅助精准的硬化剂注射治疗,它可使注射更加微创、精准、有效。
主要用于那些长在了比较深层的皮肤、肌肉等组织,肉眼没法看清楚外表或者只能看到外表的一小部分,此时就需要一个能帮助医生看清内部病变的深浅、大小、分布、血流等情况的“透视眼”——超声。
3
超声引导下有哪些优势?
?可以显示血管瘤/血管畸形的二维形态;
?清晰显示病变的浸润范围,对于位置较深或部位特殊的病变,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注射可以避开重要血管、神经、肌腱等重要组织,减少组织损伤的机会,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能够帮助医生精确计算单位体积里硬化剂的注射剂量,若硬化剂太少达不到理想效果,若硬化剂太多可能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并发症;
?有助于医生选择最佳注射部位,将药物直接均匀的注入病变区域中,使病区保持持久和较高的药物浓度,达到治疗目的。避免既往“盲目穿刺注射”的弊端,使误注入正常组织的机会大大减少,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所有的血管瘤/血管畸形患者都适合进行硬化剂注射治疗吗?
硬化剂注射治疗血管瘤/血管畸形适应症广泛,可应用于多数的先天性血管病变,病变比较简单、体积小的血管瘤/血管畸形,一般进行1~3次硬化剂注射即可取得较好效果,不需要其他治疗。但是有些比较复杂、血流速度快、生长位置比较深、面积比较大的,打几次硬化剂后还是控制得不彻底,需要联合使用其他方法提高疗效。
(口腔科顾民供稿)编排:常乾坤
校对:张敏敏
审核:黄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