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窦万臣经两次开颅

核心观点:医院窦万臣教授这是一个很有挑战的SEEG手术,患者已经做过两次开颅手术来治疗癫痫。这次只能选择SEEG电极置入,在定位病灶的同时进行射频热凝毁损治疗。我们的手术时间并不长,只有1小时左右,但做手术计划做了一天时间,既要把电极置入到病变部位,又要避开骨钉、手术遗留的颅骨缝隙,更要避开血管等等。在机器人辅助下,进行了精准的电极置入。患者已经术后半年了,目前无发作,而术前每天发作10-20次。案例-专家访谈

病例资料:女,23岁,发作性抽搐10年。在外院做过2次开颅手术。

神外前沿:这个病例的SEEG电极置入,技术难点在哪里?

窦万臣:这位患者是23岁的女性,发作性抽搐10余年,而且在外院做了2次开颅手术。右侧前颞叶已经切除,右侧额叶也做了一次手术,但在右侧额下沟还有异常信号,临床判断应该是皮层发育不良,医院做切除手术时,可能对这个异常信号不是很熟悉,所以没有做为重点切除的部位。之前的两次手术,第一次是颞叶切除,第二次是额叶的手术。

绕开切口、骨窗缝隙及血管,SEEG电极置入方案

医院做了CT扫描,能够看到前两次手术的骨瓣、连接骨瓣的伞状钛片、骨钉。用的钛片还比较多,一共三个伞状钛片。这时患者要再做手术就非常难。难点在于,第一,颅骨切口已经切过两次了,再切可能会影响颅骨血运;第二,颅骨已经和硬脑膜粘连严重,要想把颅骨拿下来,就是很难的一个工程。所以手术很困难。神外前沿:对这例患者,你们如何选择手术治疗策略?

窦万臣:我们考虑采用立体定向电极置置入的方法,在很狭小的范围内,置入8根电极。目的除了确定致痫区,另外还可以治疗。最终也证实了,放电位置非常清楚,然后做射频热凝。现在患者术后半年多了,一次都没有发作。之前是一天发作10次、20次,非常频繁。我们觉得治疗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手术时间并不长,只有1小时左右,但做手术计划做了一天时间,要避开骨钉、颅骨缝隙,还要避开血管等等。我们最担心就是穿到血管上,这类手术一旦血管破裂,就非常棘手了。

观点-专家访谈

专访医院窦万臣:机器人在功能神经外科的应用经验和心得

神外前沿:请介绍下您在目前开展的临床工作中,尤其是应用国产机器人使用的情况?

窦万臣:我主要从事功能性神经外科,特别是癫痫外科手术工作。最近几年,我们一直用神经外科机器人辅助手术,给临床增加了很多便利。

神外前沿:您目前使用手术机器人辅助做了哪些病种?

窦万臣:手术机器人辅助主要做癫痫立体定向脑电电极置入,其他的也会做如立体定向穿刺活检、血肿穿刺引流等。

神外前沿:机器人辅助SEEG其实大家已经谈了很多,您这做SEEG有什么特色吗?

窦万臣:我在癫痫诊治临床中,颅内电极置入时经常遇到的一些情况。之前没有立体定向电极之前,我们都要开颅把电极放进颅脑中去,监测和评估后,如果可以手术,再次开颅把电极取出来,同时把手术做了;另一种情况,假如电极放进去,仍然不能确定致痫区,也需要再次开颅,把电极取出来,创伤比较大。

我们开颅做硬膜下电极,脑表面血管都能看得见,直接可以避开;而立体定向电极,没法直接看到血管,手术时最大的风险,是往里插电极时,有可能扎到血管导致出血,这是个非常大的问题,也是我们做这类手术最


转载请注明:http://www.qdianz.com/glwh/10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