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体检查出肝血管瘤
2年后再度增大
2年前,龚女士在常规体检中发现肝血管瘤。刚看到检查报告上的“瘤”字时,龚女士就因此寝食难安了好几天,以为是得了癌。医院进行咨询,医生为她解释肝血管瘤是肝脏的一种良性肿瘤,目前瘤体<5cm,问题不大,建议密切随诊,定期复查即可。这两年,龚女士一直按时定期复查,然而,1医院复查,发现肝内多发血管瘤,最大直径达9.7cm并且血管瘤有明显增大的趋势。为了尽早接受专业的治疗,龚女士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浙大二院肝胆胰外科进行治疗。2
腹腔镜下实施手术
解决5个血管瘤
龚女士入院后进行系统检查,并且根据龚女士的病情,医生团队进行术前讨论,全面评估决策,选择腹腔镜下肝血管瘤剜除术进行对症治疗。在肝胆胰外科医生团队的通力配合下,龚女士的肝内多发血管瘤全部剜除。术后,在医生和护士的精心照顾下,龚女士的身体恢复的很快并且在术后第5天顺利出院。什么是肝血管瘤?肝血管瘤会发生破裂吗?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瘤体主要由大量血管组织构成,与正常肝脏实质间仅由一层纤维鞘分隔。其中,肝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血管瘤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80%。本病常见于中年女性,多为单发,也可多发。肿瘤生长缓慢,病程长达数十年以上。绝大部分肝血管瘤因无恶变倾向,可终身与瘤共存,但仍有部分病人因血管瘤进展,出现腹痛等症状或并发自发破裂出血,存在一定的致命风险而须进行治疗。肝血管瘤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瘤体增大后主要表现为肝大或压迫胃、十二指肠等邻近器官,引起腹部不适、腹胀、嗳气、腹痛等症状。体征:多数患者无腹部体征,瘤体巨大时可触及腹部包块。肝血管瘤破裂风险极低,有文献统计~年间,全球肝血管瘤破裂共计97例,其中自发性破裂46例,非自发性破裂51例。因此,只要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不必过度担忧肝血管瘤破裂的风险。
不过,如若肝血管瘤的直径大于10cm时,称之为巨大肝血管瘤,这种情况下血管瘤潜在破裂大出血的可能性显著提高,建议及时治疗。
肝血管瘤按照瘤体大小分类分为小血管瘤(<5cm)、血管瘤(5~10cm)、巨大血管瘤(>10cm)。
对于小的、无症状的肝血管瘤无需治疗,可做定期复查,以动态观察其变化。
一般瘤体直径>10cm,或直径5~10cm但位于肝缘,有发生外伤性破裂危险,或肿瘤虽小(直径3~5cm)而有明显症状者,可根据病变范围行手术切除。手术方式包括血管瘤剥除,不规则肝切除、肝段或半肝以及扩大的半肝切除。
参考文献:1.刘玉村,朱正纲.外科学.普通外科分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肝血管瘤专业委员会.肝血管瘤诊断和治疗多学科专家共识(版)[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39(8):-.肝胆胰外科简介
浙江大医院肝胆胰外科是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全国首批博士学位点,与医院同岁,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国内外久负盛名,是我国外科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我国最著名的肝胆胰外科中心之一。近年来,浙大二院肝胆胰外科不断开拓进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目前,浙大二院肝胆胰外科年手术量近台,业务涵盖肝移植及儿童活体肝移植、复杂及危重症肝胆胰疾病多学科联合(MDT)诊治、腹腔镜微创手术、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肝癌微波消融治疗、经皮经肝胆道镜技术(PTCS)、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等,器官移植生存率及肝胆胰肿瘤术后5年生存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小儿活体肝移植术成功率更是领先世界,是国内著名的肝胆胰肿瘤中心之一。
与此同时,科室积极践行科研强科理念,紧盯世界学术前沿。作为浙江省肝胆胰肿瘤精准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肝癌诊治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以及浙江省肝胆胰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浙江大学肝胆胰疾病精准诊治临床创新中心、医学人工智能浙江省工程实验室主任单位,科室不断进行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
近年来在Nature、AdvMat、AdvSci、Theranostics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余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肿瘤学概论》等专著10余部,承担有国家级课题和省部级研究课题5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国家发明专利四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1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奖项。
作者、责任编辑戚艳芳审核孙忠权王成方王晨阳点击阅读原文,咨询专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