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家保险公司出了个0等待期的定寿。
今天选了它,明天去世了,就能索赔。
65岁前猝死,还有50%的额外理赔。
创新贼大胆,前辈们在它面前无人生还。
但是事出反常必有妖啊!这个产品真这么好?
冷静下来,我们瞅一瞅。
它最独特的是,没有等待期!
而其他的产品,等待期再短,也得90天。
选它,等待期出险被拒赔的糟心事,就不会发生了。
它还有个与此配套的小设计,猝死额外赔。
65周岁前猝死,可以额外理赔50%的保额。
选了万的,35岁猝死,能拿到万。
天天加班、熬夜,还经常心悸的打工人,可太需要了。
这两个创新,确实很牛。
但是其他的地方呢?有没有太严格,或者缺斤少两的?
并没有,基础保障这块,也没落下。
免责很宽松。
清清爽爽只有法定的3条。
无证驾驶机动车,战乱毒品,这些别人在意的,它提都不提。
健康告知也很宽松。
心功能不全只有2级以上才需要告知。
(其他产品是2级也需要告知)
脑血管疾病这只问了脑中风(脑出血、脑栓塞)、脑血管瘤、脑血管畸形这确定的几个。
(其他产品是多是所有的脑血管疾病都得告知)
被拒保、被延期承保的事,也只问了2年之内的。
(其他产品大多问的是曾经,只要有过,就得告知)
没有等待期,免责很宽松,健康告知也很宽松。
这些正常的风控手段,保险公司全放弃了。
但是,朋友们,事出反常必有妖啊,天下真有这么好的事?
明面上看,等待期是保险公司给我们设的“绊子”。
在这个时间内,生病了、去世了,它不承担赔付责任。
但实际上,正因为有这个绊子,我们才能用极低的价格,选到保额贼高的。
30岁的人,一年花块钱,就能选到身故赔万的定寿。
杠杆率高达倍!
一旦没了这个“绊子”,保险公司的承保压力就大了。
一方面,得防着道德风险。
最最典型的就是骗保。
要不就是,用各种关系消除自己的医疗记录,带病投保,恶意骗保的。
要不就是,想方设法制造“意外”,杀妻骗保的。
比如前几天的新闻。
周某陆陆续续,给妻子选了保额高达万的意外险。
妻子呢一点也不知情,结果某天就被喂了药,陷入了昏迷。
周某借此制造了一场“意外”车祸,妻子当场死亡,周某重伤。
而妻子保单的受益人全是周某。
幸好保险公司发现了这件事,不然这种毫无人性的垃圾,就能拿到天价理赔款了。
对周某这样心怀恶意的人来,0等待期妥妥的就是财富密码啊。
另一方面,还得防着逆选择。
相比普通人,更愿意、更迫切选保险的是谁?
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好了,甚至已经得了大病的人。
同理,什么样的人更需要0等待期的产品呢?
那些连等待期都等不了的人。
天天熬夜加班,总是心悸,感觉自己马上就要猝死的人。
自己生了大病,感觉活不了多久的人。
这些的人多了,保险公司花在理赔,花在调查上的成本势必会增高。
有人觉得,这是保险公司遇到的问题啊,跟普通人有啥关系?
关系大了!
保险公司的成本,在精算时是平摊到我们每个人身上的。
承保成本高了,我们普通人选它就会比一般产品要贵。
事实也确实如此。
30岁的男性,选大麦,保到60岁,缴费30年,每年元,
而擎天柱6号,同样的条件,每年就得元,贵了元。
缴费30年,就整整多交了元啊。
普普通通没啥歪心思的人,有必要多花这0多块钱吗?
我觉得,大多数人不需要。
一方面,寿险等待期出险的概率没那么高。
不像医疗险,重疾险,30天、90天内,查出个病来很容易。
但是90天内就死了,这个可能性真不高啊。
除非得了大病,病情极其严重。
但这样的人,根本过不了健康告知啊。
或者出了意外事故,意外去世。
但是块的意外险就能覆盖这个可能啊。
另一方面,这种创新太反常了。
在所有该风控的点都不风控,保险公司是慈善组织吗?
我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保险公司会不会在理赔的时候更严一点。
如果你在投保90天内出险了,保险公司势必会调查的更详细吧。
虽然符合规定,最后该赔的一定会赔。
但其中的理赔体验到底如何?可就冷暖自知了啊。
所以,身体挺健康,意外险也配好了的人,我不太建议考虑它。
但是,如果你死亡焦虑很严重,可能它还挺合适的。
毕竟0等待期,确实能帮你立刻建立起一条安全的后路。
万一猝死了,起码父母亲人还有些钱能挺过难关。
总之,好的坏的我都跟大家说了,具体怎么选就见仁见智了。
下面这4个,都有点小特色。
第一个非常适合立刻就想投上寿险,等待期都不想等的人。
第二个,前期保费特便宜,非常适合初入社会,资金不充裕的年轻人。
第三个,非常适合对婚姻有信心的夫妻,交一份钱,享受两份保障。
第四个,它是一款保额可以递减的定期寿险,专为身上有“巨额”房贷的朋友设计。
看完整个内容,我觉得我参破了一点人生道理。
鹬蚌相争,确实是渔翁得利啊。
打工人们卷到飞起,得利的是各路老板和资本家。
定寿市场卷到飞起,连0等待期的口子都给撕破了。
不过这次得利的是我们普通投保人。
咋说呢,开心的同时也感觉到了一丝丝悲凉啊。
再卷下去,你我会如何呢?
不敢想啊,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