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不说,作为一名女性,张桂梅本人几乎付出整个生命,建起中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华坪女子高中,12年,让多名女学生考出偏远闭塞的山区,确实改变了一代大山女孩的命运。
了不起的人Spanker最近,一则张桂梅老师的纪录片刷屏,让人敬佩的同时,引来所有人心疼。
视频里那个戴着眼镜,目光慈爱,精神饱满的短发老师,也是中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华坪女校的创办者,.12年来,她让华坪女高本科上线率十年稳居丽江市第一,升学率十年达百分之百,多名女孩经由这里考进了大学,走出了大山。
这个身材娇小的张桂梅老师,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儿,改变一代大山女孩的命运,给人印象完全是一个坚不可摧的巨人形象。
谁能想到呢,在那则刷屏朋友圈的纪录片中提到,就在去年年底63医院给她的体检报告,上面列出了包括骨瘤、血管瘤、肺气肿、小脑萎缩在内的17种疾病......
在这么多疾病的纠缠下,可以想象张桂梅每一天醒来都是一场煎熬,“脖子以下全是疼的,因为全是肿瘤”,做治疗需要打针,吃药,每天早上起来都会钻心地痛,“简直是脚都不敢着地”,说实话痛到想死的心都有。
“但是看着孩子们了,我又舍不得了。我跟学生说了,我会好好活着的,陪她们三年,也不管这个针多疼,我打吧,我接受这个治疗,我陪着你们就是了。”
央视记者董倩在《面对面》里采访张桂梅时问,“那为了改变孩子的命运,您要付出什么?”
“我几乎付出的是生命。别人教书付出的是什么,在我们这里是用命换来的。”
年高考,华坪女高名毕业生一本上线率40.67%,本科上线率82.37%,排名丽江市第一,当记者董倩问张桂梅是否满意这样的结果。
眼前的张桂梅摇头:“不满意。我想让孩子全部上一本,或者是双一流,我还想让她们上最高目标,上清华北大,我想让山里的孩子也能够走进最好的学校。”
从镜头里已经看得出张桂梅被疾病折磨,形容有些憔悴了,但当她说出自己的憧憬时,眼里、脸上都闪着光。
外界对华坪女高有很多定义,说它是一所专门给贫困山区的女孩子念的高中,张桂梅对此说的一番话,让人动容:
“我们就没提贫困这两个字,我觉得贫困对女孩子来说,也是一种隐私,我们就叫做大山里的女孩儿。”
每年张桂梅都要走很多山路,去寻找那些完成了9年义务教育,却因为家里条件限制无法再上高中的山区女孩。
在华坪女高毕业班里,一位名叫陈明思的女孩,她的梦想是能够考到东北去念大学,能够进入高中学习,陈明思算是比较幸运了,至少还能努把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而很多和她同村的姑娘初中毕业后,不再读书,她们大多会被家里人安排早早地嫁人,然后生孩子,干农活。一眼望尽余生。
张桂梅的出现,让更多山里的姑娘们拥有了改变命运的契机。
而一切的缘起,从何说起呢?
张桂梅所在的地方是丽江华坪,但她的祖籍其实是辽宁。
17岁,她离开了东北来到云南支边。
后和丈夫一起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镇第一中学教书,张桂梅丈夫是喜洲的,原本她以为自己会和丈夫在这个地方扎根,教一辈子书。
年突如其来的一场变故,把张桂梅的人生推向了另外一条不同的路径。
丈夫患胃癌去世了,当时张桂梅39岁,沉浸在失去挚爱的悲痛里很长时间无法走出来,张桂梅申请从大理任教的学校调出,来到了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教书。
雪上加霜的是,调任后不久,张桂梅被查出体内有个子宫肌瘤,足足有五斤重。
张桂梅当时想着自己活不长了,身边没有亲人,越想越难过,从医院到学校小小的一段路,她走了很久很久。
深山里的人都重情义。
县里的人知道了张桂梅生病的事儿,就给她捐款,还安慰:“张老师,你别怕,你治疗,还有我们,我们这里再穷,都会救活你。”
那些山里的女人每天下地干活,也没什么钱,但为了帮张桂梅,把手里仅有的5块钱车费都捐出来。拿着村里筹来的钱,张桂梅做了手术,活了下来。
刚到华坪县才一年的张桂梅,想着自己没为这个小县城做任何贡献,却添了这么大的麻烦。
“他们把我救活了,但我活下来干什么?”张桂梅就想着为山里做点事儿。
在教书的时候,她感觉这里的教育和以前工作过的大理落后不少,特别是女孩的教育。
很明显的就是课堂上女生特别少,还经常发现有女生头一天上学还好好地,第二天就不来了。
张桂梅想知道是为啥,究竟是自己这个做老师的让孩子不满意了,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啥也没想就循着“消失”学生的家庭住址来到了大山里头,立马发现不对劲。
“才十几岁的姑娘,就被家里嫁走了。”
张桂梅马上找到村干部让村干部和孩子父母沟通,说“这个孩子我一定得带走,让她读书的,反正不要你花一分钱。”
家长们起初有点犹疑,这么好的事儿?孩子上学的钱从哪里来?
“我有钱。”张桂梅把自己的工资和积蓄都花在孩子们身上,反正不让孩子因为交不起书费而辍学。班里的五十多个孩子,她管定了。
另一件事也触动了张桂梅。
年,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成立,捐助方指定身为教师的张桂梅兼任院长,她发现很多女婴会被遗弃在福利院外头,张桂梅就成了她们的妈妈。
这些经历让张桂梅萌生了建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
想法一出,就受到争议,有人会觉得这都21世纪了,还女子高这姑娘?
之所以是建女校,张桂梅有自己的看法,在大山里,女孩子和男孩子的受重视程度完全不一样,一个家庭里会发生把女孩早早嫁了,用彩礼钱去给家里的男孩上学,念补习班。
有一回去家访,发现一户人家把念小学、初二的男孩送去上补习班,而念高三的女孩却被要求在家干农活。
张桂梅脾气就上来了:“你脑子有病?你家姑娘高三了,是要高考的。你不送去补习,把小学初二的孩子送去上补习班。”对方一句回复“因为他们是儿子。”
张桂梅非常生气了:“我心想着,我再难,办这个女高都是对的。我把命搭上都应该的。”
更别提,还有刚出生女婴,哪怕身体健康,也可能被家里抛弃掉。大山里女孩的命,实在太难。
这些让张桂梅非常心疼,她并不是头脑发热想去建一所女子高中,而是见多了很多哪怕撑到初中毕业之后的姑娘,因为家里没钱,还是无法继续学业,逃不过嫁人生娃做农妇的命运,看多了高三的姑娘在家里完全不受到重视,得到完全不同于男孩的对待。
她心急如焚地想着要为她们做点什么。
当了多年老师,她也是很有远见的:“女孩子受教育,她是可以改变三代人的,你想啊,如果女孩子有文化,她以后当了母亲,生了姑娘就会丢掉?她不会。”
有位姑娘被父母遗弃在福利院门口,被张桂梅捡了进去,在福利院和张老师们的呵护下,女孩完成了义务教育和高中三年的教育,后来考上了好大学,在大城市里工作,当了母亲,生下女儿,张桂梅说,“她不但没把她女儿丢掉,而且把女儿打扮得漂漂亮亮,给她最好的教育。”
“你怎么不再生个儿子呢?”已为人母的姑娘回答:“老妈,你忘了我的身世,你忘了我受到的教育。”
张桂梅亲眼见证了一个被培养出来的女性毕业生的思想,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但在一个偏僻的小县城,想凭借一己之力建起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谈何容易,这念头在当地人眼里看来实在是太“疯狂”。
原本以为自己想做的是件好事,只要提出来就会有人愿意支持,结果身为优秀教师的张桂梅为筹建女高四处奔走,拿着各种证件和官方证明来到大街上求资助,她形容自己就像乞丐一样,见一个人就上前跟对方说:“我想建一所学校,你看能不能支持我五块十块,两块都行。”
结果立马就被对方骂了:“骗子,好手好脚地不干活,还会说普通话,戴个眼镜你出来骗钱花。”
年到年每年的寒暑假,张桂梅都会简单收拾行李,来到外地为办学校的事情四处奔走,5年下来,总共才筹到了一万块,要利用这些钱办一所学校实在是天方夜谭。
奔忙了五年,张桂梅终于决定放弃。“这片大山,还有父老乡亲,对不起要做的这件事没有做成。”
年,张桂梅迎来了一个契机。她被邀请去北京参加了党代会,县里给了她块钱买衣服,张桂梅转身去为学生买了电脑,然后不小心穿着破洞裤去了北京。
因为经常上山家访,穿的裤子破了都没发觉,去参加党代会的时候被新华每日电讯的一名女记者看到了,于是就有了后来人们看到的媒体报道《我有一个梦想》。
这下,全国人都知道了,云南丽江小县城有个张桂梅想建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
之后就有了,年8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挂牌成立,那天张桂梅永远都记得。
9月,这里迎来了第一批学生,一共名,大多是山里的孩子,这些孩子很多都是这样的情况——
“一个人是一大片山的希望,祖祖辈辈第一个高中生在我们这儿。因为以前读不起。”
有孩子的爷爷奶奶,直接对着张桂梅就说了“我们可以放心地死了,我们孙女读高中了。”
张桂梅感觉到了知识对山里人的分量。
学校是建成了,教师工资和运营都是国家来负担,而且不收费,但是张桂梅很快发现,孩子们基础实在太差了。
如果未来只是把这些孩子送进职校,没必要这么大动干戈地建这样一座学校。
她把老师召集起来,对他们说,“给我教出来,最少二本。干不干,不干就辞职走人,别人把孩子交给我们了,一大片山就出来这么一个孩子。”
这任务在当时基本完不成,被“逼”到这份上,不少教师退缩了,17名教师9名辞职走了。
还有6名学生因为听不懂老师上课,也走了。
张桂梅跑去家访,想把孩子劝回来。到地儿了,被人家父母骂“我们没钱”,张桂梅又拿出来以前的“招数”,表示不要他们出一分钱,孩子说跟不上,张桂梅又苦苦相劝,一点点学,没事。
这6个孩子,张桂梅最终捞回来两个,剩下98个孩子,说什么张桂梅都不想让她们走了。
可8个老师要教98个孩子,这怎么教?只有拿命去拼。
此后的每一天清晨,学生们五点起床,三分钟从教室赶到食堂,吃饭不超过十分钟。
张桂梅把学生的作息严格控制在规定时间内。
老师们也跟着一起拼,有位男老师刚结婚办完酒就回到学校上课,有位女老师做肿瘤手术,医生刚说可以穿衣服,女老师就下床回来了。
平时没啥特殊办法提高学习,只有拼命刷题练习。“看着她们这样我也难过,没有办法。只有拼了。”
孩子们也很争气,年,华坪女校第一届学生高考,本科上线69人,综合上线率%。
之后的九年,华坪女校的综合上线率都达%,一本上升到40.67%,排名全市第一。
看着孩子们上了浙大,厦大,川大,武汉大学......张桂梅和老师们在一起聊起来时说,“别的老师付出的是什么,教书,我们这里老师教书都是拿命去换。”
而她自己,几乎把整个生命都付出在这所学校里了,恨不能倾其所有。
孩子们的升学率越来越高,从此生命有了更多可能性,然而,张桂梅的身体却越来越不好了。
她患上了各种疾病,十多种,走路都要扶着墙慢慢走,6年前她的胳膊已经疼得抬不起来,才退下讲台,成为后勤。
说是后勤,其实她啥都做,既是校长,也是保安,为学生开灯熄灯,赶走路上的蛇,拿着喇叭敦促学生起床吃饭做操,还得了个周扒皮的称号(学生说因为半夜鸡叫)。
12年来,她没有房子,每天就住在学校三楼的学生宿舍里,她的床铺距离门口最近:“有什么事儿,我可以第一个跑出去,可以挡点什么。”
当那年申请调到比大理更偏远的丽江华坪时,张桂梅原本想着只干个一两年,没想到一脚踏进这里,就再也没走出这里。
年高考,无疑是特殊的一年,张桂梅为女高名学生送考的新闻曾登上热搜,后来华坪女高高考分以上的学生17人又再次登上热搜,这位为大山里的姑娘们投入了全部身心的女教师成了网红。
多名大山女孩的命运,因为她改变了,但张桂梅的身体是大不如前了,体检报告上患了17种病的说明那么刺目,医生甚至说她无法活过2年,但看到那些孩子们,她便不忍离去,“打针很疼,我也接受治疗,我答应过孩子们,要陪她们三年。”
所有人得知她的身体状况,心疼到不行:
“常说的圣人也就如此了吧。”
“燃尽自己,帮助他人,致敬!真正的教师!”
“伟大这个词用到张老师身上,丝毫不过分。”
这么多年,张桂梅一点点被大众看见。
荣誉也接踵而至,12年里她获得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她把所有奖金、工资累计万元全部捐给了山区的孩子和教育事业。
而“陪她们三年”,虽是一个轻描淡写的承诺,却是照亮多名女孩前程的希望。
“我没有自己的房子,没有自己的家了,我什么都没有,我觉得还是值得,只要她们学的东西更多一点,今后的路比我走得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就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本文参考资料、图片素材主要源自央视《面对面》
新华社视频《“燃灯”校长张桂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叶小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