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刘迅
通讯员官笑涵
妈妈临产时,腹中胎儿被查出有肝脏血管瘤,约花生米大小。到孩子3岁时,肿瘤长至3厘米,开始“霸道”地压迫周围脏器,今后还会“抢夺”肝脏的供血,需手术干预。日前,医院普外科专家用一根长针精准“烧死”瘤体,伤口只有针眼大,这是该院首例儿童肝脏肿瘤消融手术。3月27日,患儿康复出院。
娘胎里查出肿瘤,3年长成“鸽子蛋”
家住武汉市新洲区的小峰(化名)是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在娘胎里小峰就被查出患肝血管瘤,肿瘤有花生米大。由于大部分婴幼儿血管瘤可以维持现状或自行消退,医生建议定期复诊观察,出现异常再进行干预。
今年2月,3岁的小峰照常来到医院普外科复查,检查结果显示:肿瘤在逐渐增大,如今直径已达3厘米,开始压迫正常的肝脏组织,而且位置十分“刁钻”,处在肝脏几个重要血管交汇处。这种情况下,应该进行手术干预,尽早消除隐患。
影像报告
“按照常规手术方法,需要切开患儿的肝脏,找到藏身其中的肿瘤并取出,肝组织会有较大损伤。”医院普外科二病区负责人闫学强副主任医师介绍,为了最大程度减少患儿的创伤,并精准“排雷”,他带领团队进行了充分的研讨评估,决定为小峰开展肝脏肿瘤微波消融术,这在该院尚属首例。
一根针精准干掉病灶,创口仅针眼大小
3月22日,闫学强带领团队为患儿进行手术。在超声引导下,他将一根长约30厘米的消融针慢慢穿过患儿皮肤,期间仔细避开周围的血管和脏器,直达藏在肝脏的肿瘤后,利用高温使瘤体发生凝固性坏死,彻底“烧灭”了病灶,仅留下针眼大小的创口。
术后5天,小峰恢复良好,顺利出院。据悉,小峰是医院首位接受此项手术的患儿。
闫学强查看小峰恢复情况(通讯员张祖国摄)
儿童肝脏疾病更为隐匿,每年至少检查一次
肝脏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在大部分情况下,肿瘤会维持原状或随着孩子的成长自行消退,不需要特殊治疗,但要遵医嘱进行复查。如果发现血管瘤持续增大,对周围肝脏组织产生压迫时,则需手术处理。
闫学强介绍,肝脏肿瘤微波消融术适用于单发直径5厘米以下,或多发(三个以内)3厘米以下的肝脏血管瘤,以及肝母细胞瘤等恶性肿瘤多发转移、不适合进行外科手术的情况。消融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治疗效果较好。
“肝脏代偿功能强大,且‘深居’体内,一旦出现问题往往不易发现。和成年人相比,儿童的肝脏疾病更加隐匿,若是已出现明显症状,病情可能就很严重了,治疗难度和风险都会倍增。”闫学强提醒,排查风险其实很简单,只需每年给孩子做一次肝脏B超,一旦出现问题及时就医,尽早治疗即可。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