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信息:内蒙古兴医院初艳龙
所读书籍:《泌尿生殖系统CT诊断》
原著主编:郭小超、徐学勤
肾动脉狭窄
1.临床概述
肾动脉狭窄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动脉管径减小,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常见由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引起,前者多见于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中老年人,后者更多见于年轻女性。临床主要表现为难治性高血压,当疾病进展时可引起肾灌注受损,继而出现缺血性肾病,最终影响肾功能。
2.CT表现
①直接征象:肾动脉管径减小、管腔狭窄,可为节段性狭窄或全程狭窄,前者又以肾动脉起始部狭窄最为多见。
②间接征象:狭窄段远端局限性扩张、肾皮质增强减弱、肾皮质变薄、肾体积缩小等。
胡桃夹综合征
1.临床概述
胡桃夹综合征又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正常左肾静脉走行于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跨越腹主动脉前方注入下腔静脉,当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变小时,会压迫左肾静脉,引起血液回流障碍致使左肾淤血增大,产生非肾小球性血尿,如左肾淤血严重,可引起直立性蛋白尿及发作性肉眼血尿,多在剧烈运动后或傍晚时出现。
2.CT表现
左肾静脉在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夹角处局部管腔受压变窄,两动脉间脂肪间隙减少或消失。诊断标准为肠系膜上动脉下壁与腹主动脉于左肾静脉水平的距离小于3mm,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小于11°,左肾静脉肠系膜上动脉近侧直径为远侧的3倍以上。
肾梗死
1.临床概述
急性肾梗死是肾动脉主干或分支急性闭塞造成肾或局部肾组织缺血性改变,常见病因有血管栓子、创伤、经导管栓塞、肾动脉夹层、手术等。梗死早期由于血流灌注减少,表现为肾小管缺血性损伤、肾实质组织内压升高;进展期表现肾实质缺血坏死,可合并有出血;晚期主要表现为梗死区纤维化、瘢痕形成,患肾体积缩小。主要表现为急性腹痛和血尿,临床症状的程度与梗死范围及大小有关,严重的肾梗死可出现肾衰竭。
2.CT表现
平扫多不能明确显示局部梗死,增强表现为肾动脉分布形态一致的楔形或三角形无灌注或低灌注区,延迟扫描对比剂在梗死区内滞留、排空延迟,无明显占位效应,后期可出现瘢痕收缩。
3.鉴别诊断
①肾梗死:突发患侧腰部或上腹部疼痛,肾实质内楔形低密度灶,尖端指向肾门,增强后不强化。
②肾挫伤:有外伤史,平扫低密度灶,增强后不强化;同时可见尿外渗、肾周血肿及血管损伤。
③肾淋巴瘤:平扫呈均匀软组织密度,增强后呈较均匀轻中度强化,肾门被包绕时可见血管漂浮征。
往期16大精彩回顾个病例解析汇总
个基础影像病例汇总
全身各部位影像数据
全身14个部位的X线解剖+摄影技巧+读片技巧
全身各部位系统解剖图解
全身各部位断层解剖图解
全身各部位报告模板(X线、CT、MR齐全)
7本经典影像书籍读书笔记
58医院经典读片汇总
个经典医学影像名家视频讲座汇总
个精品医学影像专题内容汇总
31种常见疾病的分期分型
35种影像综合征汇总
32篇专家共识,规范您的影像检查行为
75位老师求助内容汇总
影像学院篇经典内容汇总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