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过敏性紫癜有皮肤型,腹型,关节型和肾型之分,其中,腹型过敏性紫癜在儿童群体中比较常见,因为患者症状不典型,且孩子表达能力有限,还有皮肤紫癜延迟出现的原因,很容易导致患儿病情的误诊误治现象,同时因为病情的延误还会出现一些严重的腹部并发症。
腹型过敏性紫癜有一些常见并发症:
肠套叠:约占患儿过敏性紫癜的3.5%。
病理机制:
一方面,血管的变应性炎症引起微血管缺血,导致麻痹性肠梗阻需;
另一方面,小肠浆膜下出血,肠壁水肿,严重者肠管广泛出血、水肿、融合为大片,甚至全肠壁出血、梗死。
好发年龄为6岁,套叠部位绝大多数在小肠;而常用空气灌肠却不容易发现,只有腹部B超、CT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好,可以辅助早期诊断。
与小儿原发性肠套叠相鉴别,后者好发年龄为2岁,套叠部位在回盲部,空气灌肠容易发现容易复位。
肠穿孔:是过敏性紫癜的最严重并发症,也是主要死亡原因。
发病机制:一方面,血管炎导致血栓形成和严重缺血,引起整个肠壁水肿增厚、坏死,最终穿孔;
另一方面,应用糖皮质激素有时也是诱发肠穿孔的原因之一。肠穿孔的好发部位主要在空肠、回肠,少数在胃、十二指肠、结肠等。辅助检查为腹部立位X线平片发现气腹征。一旦怀疑有自发性肠穿孔,应尽早采取手术探查;
胆囊水肿:表现为轻度恶心呕吐,上腹憋胀不适,查体右上腹压痛,Murphy征(+),一般经过抗炎抗过敏对症处理后,均可自行缓解,多数无需手术。
其他:阑尾脓肿、胰腺炎、内瘘、伪膜性肠炎等均有报道。可能是小肠血管的广泛受累,透壁性损害的发展结果,极少可能与临床治疗不当有关。
腹型过敏性紫癜特点是:腹痛症状严重,反复发作,但体征相对较轻,无固定的压痛点和反跳痛,腹痛多表现为脐周隐痛或者阵发性绞痛,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黑便、呕血、便血等。
因此,当发现孩子出现以上体征表现是,医院就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关于过敏性紫癜方面的疑问,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