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蓄谋已久”的住院。
从小就伴随着我,早已跟我同呼吸共命运,但还是经不起队友的碎碎念,加之也渴望纵情跑步的大汗淋漓,不就是个疝气修补手术么,正好趁着疫情我不忙,医院住院部也不忙,直接去做了!
一、住院前
疫情期间的住院并没有那么难,周一中午12点做的核酸检测,周二早上就出了结果,然后就办理了入院手续。怎么说呢?这效率,医院的营业收入持续下降,医院也是需要创收,给你杠杠的效率!
办理入院手续的人不多,大概十多分钟就处理好了。本以为疫情期间要一个人孤军奋战做手术,不能陪床,但是被护士通知家属做完核酸检测也是可以进来的,立马通知了队友,然后队友不慌不忙地告诉我,你先休息,等我忙完工作,你真正动手术我再来(好嫌弃)…..
二、住院中
(一)做检查
医院真的是流水化作业,办理了住院之后就等主治医生给我开检查单,开完检查单再爬向各大楼去做检查,所以...我每天都能上到1万步...
(二)同病房交流
我住的是普通外科里面的普通病房,一个病房里面有三张床,我睡中间62号床,一进病房的时候就看到左手病床一对母子在那里很愉快地聊天,聊天内容完全听不懂且听起来很费力,后面聊天得知原来母亲之前因为胆囊手术碰到声带声音很沙哑。没过多久他们就办理出院走了,换成了一个97年的小姑娘,本是背上长了个脂肪瘤睡觉都会痛收进来的。后面进一步检查发现,居然是血管瘤!这样就比较麻烦了。
右手病床上有个人用品,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不见人,过一会也回来了,大概前面去做检查了。因为一直戴着帽子,都没看清楚是男生还是女生,后面靠在床边休息把帽子脱下来,才发现她是一个小姐姐,相互之间熟悉后,话也就多了起来,才知道她是湛江人,35岁,已经是两位小孩的母亲,因为去年确诊乳腺癌目前在定期进行放疗,前面8期化疗都结束了,现在是放疗第6期,总共24期放疗。
小姐姐很开朗,给了我们很多指引,在我们夸她乐观阳光后,她哈哈大笑,说本来也是接受不了的,在这个年纪上有老下有小,不该得这种病。但后来也没办法,只能接受治疗。
问起她的发病过程,她说到,是去年有一次自己洗澡摸到有硬的东西,医院检查,就发现是乳腺癌还转移到淋巴结,一看到确诊结果,简直如晴天霹雳,前一秒自己能跑能跳,下一秒医生就告诉你接下来要做的一系列治疗,医院推着往前走。然后我们说看你状态挺好的,声音也很大(不知道湛江人中气是不是都很足),恢复不错的样子,不会狂吐口水之类的,他说前期也会的,整个治疗下来身体确实大不如前,以前自己很能干,现在都只能慢慢干一些轻活,之前是在她姐的公司上班,本来都不是很忙,但是现在也都干不了了。问她为什么没家人陪伴,她说哪里顾得上,家里还有两个小孩呢,现在都习惯了。
三、出院
(一)上医院花费真的很高
5月4日就出院了,趁着还有一天假期,抓紧回家。因为假期社保局不上班没办法结算,然后我什么手续都没办就跑了(医院也不担心我赖账哈哈..)本次总费用.32元,自费.77元,报销比率64%。不禁感概,医院真的很贵,动一个小手术花费就2万多;住院流水真的很长,看了几遍都没办法相信,我住了三天院,这些药都用在我身上了么;另外,我明明是本地职工医保,住院前还办理定点,居然报销比率只有64%。
拖到5月最后一个工作日去办理结算,护士小姐姐告诉我一系列办理出院流程,最后还顺带问了一句:“你除了社保还有商业保险可以报吗?如果有的话,出院小结、确诊记录、住院清单我给你多打一份,另外,医院要留底,你可以拿着身份证到14楼打印复印件,复印件也是可以报销的,在结算的时候记得把这些材料一起给收款处盖章,再给保险公司。
这一连串的倒背如流让我目瞪口呆,所以,连护士小姐姐都那么清楚商业住院医疗险的报销流程了吗?看来商业保险的普及度真的非常高了。
(二)社保报销比率没有想象中高
有起付:社保有不可报销的部分,即门槛。门槛线是指超过这个门槛才可以报销。以广州市为例,医院级别不同起付线如下:
医院:元(看上图结算单)
医院:元
医院:元
有限制:社保有的东西能报,有的东西不能报,比如说甲类、乙类、丙类这三种药物里,我们只能报销甲类,乙类药物可以部分报销。丙类药物也就是常说的进口药,特效药,几乎是完全自费的。现在目前为止是一共有19.2万种药完全自费,社保目录内的药只有种。
有比例:社保会按比例报销。然后报销比例80%/75%/60%,病种不一样,医院也不一样,报销的比例也都不一样。医院报的高一些,去医院就会低一些。
有封顶:在职工医保年度内,医保基金支付普通门诊、住院、门诊特定项目、门诊指定慢性病及指定单病种就医发生的符合规定范围内的医疗费用,累计最高限额为上年度本市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的6倍。
所以社会保险能转嫁一部分风险,转嫁它负责的那部分医疗费用的风险,但是很多风险它是转嫁不了的。如果只有社保,一旦得大病,必须吃进口药,那该怎么办呢?
最后祝愿大家身体健康,美好的人生都有保险给我们保驾护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