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获取更多精彩信息
脑溢血是最常见的中老年血管疾病之一,是致死率最高的脑血管疾病。近几年,随着年轻人高血压人群的迅速增加、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大、特别是长期熬夜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人群增加,中青年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越来越多。有数据显示,50%患者在发病前会出现脑溢血前兆,如能早早察觉,及时治疗,可大大降低脑溢血发生概率或改善患者愈后。
脑溢血发生的原因:
主要病因
原发性脑出血
原发性脑出血指由长期高血压或淀粉样血管病,引起小动脉自发破裂或小穿支动脉自发破裂导致的脑出血,约占85%,常见以下几种:
高血压
高血压是迄今为止最重要和普遍的危险因素,其常损害小的穿支动脉或皮层下小动脉,多为基底动脉(或大脑前、中和后动脉的分叉处或其附近)起源的小穿支动脉。高血压脑出血多见于老年人,但年轻的高血压患者也可发病。
淀粉样血管病
淀粉样血管病通过β-淀粉样物质沉积于脑的小中动脉的中膜和外膜,导致管腔狭窄、内部的弹力膜中断、内皮细胞损失及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而致小血管自发破裂出血。它是老年人散发性脑叶出血的常见病因,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
继发性脑出血
继发性脑出血指由血管畸形、动脉瘤、既往药物使用、血液病或凝血功能障碍、颅内肿瘤、静脉窦血栓及其他原因导致的脑出血,常见以下几点:
血管异常
血管异常包括动脉瘤和血管畸形,动脉瘤所致的脑出血常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且出血常破入脑室。血管畸形通常包括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静脉畸形和硬膜下动静脉瘘,其在脑出血患者的发生率为5%~8%,以动静脉畸形和静脉畸形最常见。
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
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可增加脑出血的风险。由于房颤患者华法林的使用,抗凝相关脑出血发病率随之增加。
拟交感神经类药物
可卡因、安非他命、去甲麻黄碱等拟交感神经类药物的摄入,逐渐成为青年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静脉窦血栓形成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亦可引起脑出血的发生,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中,约30%~40%可能继发脑出血,且临床表现症状更重,预后更差。
肿瘤
颅内肿瘤(原发性或转移性)是导致脑出血的原因之一,胶质母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及转移性肿瘤更易发生脑出血,其中具有很高的出血倾向的转移性肿瘤是恶性黑色素瘤、肾细胞癌、前列腺癌和肺癌。
血液病
脑出血是血液系统疾病最严重的并发症,血液病患者通常表现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同时异常的血液又会持续损伤血管内膜,继而导致脑出血。
脑溢血患病的临床表现
突发脑溢血患者一般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病,多数患者出现头痛剧烈、呕吐、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症状;还有患者会出现昏迷、发热、呼吸慢而深、血压升高等症状,更有甚者血肿入脑室出现高热、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脑溢血病发前的前兆
脑溢血前兆一:常流鼻血
如果正常的流鼻血并不可怕,但是如果伴有高血压,还经常会出现流鼻血的症状就要小心了。专家介绍,高血压患者经常的鼻出血,半年内很有可能出现脑溢血。
溢血前兆二:颈部突变僵直
颈部僵直,后枕部不适,表现为活动受限,尤其是低头,下颌抵上胸动作困难
脑溢血前兆三:身体一侧麻木
很多脑溢血发生前都会出现面部、胳膊、手指的麻木,特别是无名指!如果常常感觉左右半身麻木,应该考虑脑内小血管是不是出现了问题。如果麻木的同时,出现上肢或者下肢的乏力,情况就更加危急了。
脑溢血前兆四:视力突变模糊
暂性视物模糊,或眼睛有重影出现,以后可自行恢复正常,或出现失明。
脑溢血前兆五:突发强烈头疼
突然发作较为剧烈的头痛(与通常性质头痛不一样,呈头炸裂样),或病程较长,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并多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表现。
当上述先兆症状出现时,患者或家属在思想上一定要高度重视,同时不要过度紧张以致惊慌失措,情绪要镇静,避免因血压波动而加重病情。另外,医院就诊,并详细告诉医生已出现的预兆表现,以便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具体治疗或者了解可以联系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