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到底该咋整

甲状腺结节发病率高吗?

甲状腺结节

据调查

在我国

几乎每5个人里就有1人患有甲状腺结节

早年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高发的老年和女性人群中,经高分辨率超声检查,19%-67%的随机选择人群有甲状腺结节,而在检出甲状腺结节的人群中,甲状腺癌的检出率大约为5%-10%。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检测技术的普及和检测率的提升,甲状腺癌和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也出现了激增的趋势。

甲状腺在体内哪个部位?

甲状腺是位于甲状软骨下方、气管两旁的H型器官,因形似甲盾而得此名称。甲状腺是人体中长得最浅表的内分泌腺体,主要功能是分泌甲状腺激素、降钙素。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甲亢或甲减,甲状腺相关疾病还有个体检常见病,即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是什么?

甲状腺细胞局部异常增长引起的病变;

很常见,5-7%患者可通过触诊检查发现;

结节有良恶性类型之分,良性占大多数;

依个体情况确定治疗方案,大多数仅需随访。

甲状腺结节就是出现在甲状腺内部的异常增生的细胞团块。

甲状腺结节有哪几类?

甲状腺结节,顾名思义就是甲状腺里长了小包块,临床上根据包块的影像学特征分为囊性(水泡)、囊实性(水泡+肉疙瘩)和实性(肉疙瘩)结节。根据其核素扫描的摄碘功能强弱分为冷结节(不干活还长个)、热结节(又干活又长个),根据病理类型分为增生性结节(增生活跃的甲状腺正常组织)、肿瘤性结节(良性或恶性)。

甲状腺结节是癌性的高危人群

部分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患者有一些高危的临床表现,如:

分化型甲状腺癌家族史;

青少年时期的放射线暴露史;

男性;

病灶高摄取18F-氟脱氧葡萄糖;

甲癌个人史;

个人或家族中有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或甲状腺髓样癌病史;

血清降钙素50~pg/ml;

核泄漏事件暴露病史。

1.放射接触史:童年期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放射性尘埃接触史、全身放射治疗史;

2.家族病史:有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甲状腺髓样癌(MTC)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型)、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某些甲状腺癌综合征(如Cowden综合征、Carney综合征、Werner综合征和Gardner综合征等)的既往史或家族史;

3.结节性质:结节生长迅速,结节形状不规则、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

4.伴发症状:伴持续性声音嘶哑、发音困难(排除炎症、息肉等声带病变);伴吞咽困难或呼吸困难;伴颈部淋巴结病理性肿大。

甲状腺良性结节会癌变吗?B超能判断

查出结节千万别慌

对于甲状腺结节,最重要的就是看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的

因为甲状腺结节基本上都是良性的

恶性比例很低

而良性的结节大多没有癌变的可能

良性的甲状腺结节,除非直径过大,导致影响美观或产生压迫症状,通常无需治疗,不用过度担心。

但是也有人担心:现在是良性的,以后万一转变为恶性怎么办?

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

年,著名的《自然通讯》杂志刊登了一项中国科学家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甲状腺癌和甲状腺良性结节具有各自独立的“生长树”,甲状腺癌是从正常甲状腺直接发展而来,与良性结节没有直接关联。

也就是说,对于确诊为良性的甲状腺结节,没必要担心会“演变为癌症”。

但还是要提醒大家,目前的检测方法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可能,即:虽然确实是甲状腺癌,却没被识别出,而被误诊为良性。在随后的诊治过程中确定为癌性,其实不是癌变,只是开始没发现他就是一癌性结节。

那如何判断结节是否是良恶性?

01

甲状腺超声检查

甲状腺的超声检查是公认的甲状腺内结节最敏感的影像检查方法,对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评估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TI-RADS标准对结节进行分类。

根据相应的B超影像得分,TI-RADS将甲状腺结节分为6类,1类阴性,2类良性,3类可能良性,4类可疑恶性,5类高度怀疑恶性,6类为经病理学确诊的恶性病变。

1类:正常甲状腺,无结节,或手术全切的甲状腺复查(无异常发现者);2类:典型而明确的良性结节,如腺瘤或以囊性为主的结节;3类:不太典型的良性结节,如某些结节性甲状腺肿,恶性风险小于5%;4类:可疑恶性结节,4类再分成4a、4b和4c亚型,恶性风险5%~85%;5类:是典型的甲状腺癌,恶性风险85%~%,怀疑甲状腺恶性结节伴颈部淋巴结转移,归为5类;(6类是经细胞学和组织学病理证实的甲状腺恶性病变,未经手术和放疗及化疗。)

超声检查疑似恶性结节,那么恶性程度大约是多少?是否需要活检?美国甲状腺协会(ATA)曾经制订了甲状腺结节超声征象分类表:

表1.恶性甲状腺结节超声特点、恶性程度以及是否考虑活检

02

穿刺细胞学检查

超声引导下的穿刺细胞学检查是明确可疑的甲状腺结节性质的可靠手段(针对BI-RADS4类及以上或危险因素较高的3类)。

临床上常通过Bethesda分级对细针穿刺的细胞形态进行划分,判断其良恶性程度。

对于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病理(TBSRTC)所提示的恶性风险度和临床处理意见,年进行了更新如下:

表2.两版TBSRTC中各类别细胞学结果的恶性风险度和临床处理

注:a最终临床处理策略需结合其他因素(如临床表现、超声特点):b有研究推荐使用分子标记物检测决策甲状腺手术类型(腺叶切除、全切);c如果细胞学诊断为“可以转移癌”和“恶性(转移癌)”,则甲状腺手术不适用(刘倩,关海霞.中华内分泌杂志,第5期)。

若穿刺活检细胞学诊断为可疑或恶性,则要早期手术,一般选择腺叶及峡部切除,等待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来决定是否清扫淋巴结。

如果穿刺结果为良性,仍有10%概率可能是恶性,所以也需要积极的定期复查来监测结节的生长趋势。

03

甲状腺功能检查及甲状腺核素扫描

甲状腺功能的检查主要包括:三碘甲状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Tpo)、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甲状腺球蛋白(Tg)。其中促甲状腺激素(TSH)在良恶性鉴别中有一定意义,而甲状腺球蛋白(Tg)对鉴别结节的良恶性无价值,主要用于甲状腺切除术后判断肿瘤残留或复发的。

年,中国抗癌协会发布了《甲状腺癌血清标记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共识对常见的血清标志物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其中重点包括:

Tg不推荐用于甲状腺肿瘤的良恶性的诊断鉴别。(推荐等级:E)

Tg与TgAb可作为甲状腺癌术前常规检测,且建议两者同时检测作为初始临床状态及血清学指标基线的评估。(推荐等级:A)

怀疑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患者,术前应常规检测血清降钙素(Ctn),以对甲状腺髓样癌(MTC)进行鉴别筛查。Ctn升高或考虑MTC的患者,应同时检测CEA。(推荐等级:B)

升高的血清Ctn值可以反映患者体内MTC瘤负荷水平,作为指导MTC临床评估的有力证据。(推荐等级:A)

对于HMTC家系突变基因携带者,从婴儿期即可定期进行血清Ctn监测,有利于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并根据患者情况酌情考虑是否行手术治疗。(推荐等级:B)

从共识中可以看出,血清降钙素是诊断和评估MTC的重要方法。

04

基因学检测

目前,>90%的甲状腺癌已经能够找到与之相关的基因异常。我们先来认识几个与甲状腺癌相关的“明星分子”:

BRAF

据不同文献报道,甲状腺乳头状癌中,BRAFVE突变的发生率为15%~80%。医院的数据显示,该基因突变率为68.7%。

TERT(端粒逆转录酶)

TERT在甲状腺癌中较为常见的突变位点是CT。发生率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中为11.3%,滤泡状甲状腺癌(FTC)17.1%,低分化甲状腺癌(PDTC)43.2%,未分化甲状腺癌(ATC)40.1%。它的突变情况也与甲癌的恶性程度、复发、死亡有关:发生突变的患者肿瘤复发率和死亡率均有上升。

RAS

有文献对HRAS/NRAS/KRAS突变阳性的甲状腺结节进行分析发现,76%结节为恶性,其中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FVPTC)最为常见。HRAS突变阳性恶性风险最高(92%),其次是NRAS(74%),KRAS(64%)。

胚系RET突变

RET基因型与髓样癌患者的临床表型具有很好的相关关系。医院研究发现,50.8%的髓样癌患者存在胚系RET基因突变,其中80.8%位于CF/G/R/S/W/Y位点。

腺瘤样结节相关突变基因

除了甲状腺癌外,良性腺瘤样结节也存在频发突变基因,包括SPOP(29,11.2%)、EZH1(24,9.3%)与ZNF突变(14,5.4%)。

由于甲状腺肿瘤的基因异常靶点众多,人群中存在一定异质性,因此多分子联合检测应运而生,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因此,通过甲状腺超声、穿刺活检、以及基因检测,不难判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质。

甲状腺结节的生物学分类是什么?

基于甲状腺结节的生物学行为,或许可将结节分为以下3类:

1、良性结节:腺瘤样结节/结节性甲状腺肿;炎症性结节;腺瘤。

2、惰性甲癌:非浸润性滤泡型甲状腺肿瘤(NIFTP)、低危分化型甲状腺癌(DTC)。

3、进展性甲癌:未分化癌、低分化甲状腺癌(PDTC)、甲状腺髓样癌(MTC)、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上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院年发表在CellCommunication上的研究,良性甲状腺结节并不是恶性甲状腺癌的来源,因此患者在确诊良性结节之后,不要过分担心其演变成甲状腺癌,只要适度随访观察即可。

甲状腺结节必须要手术吗?

手术治疗方案的选取,并不单纯看结节的大小,大部分甲状腺良性结节均可观察,一般在发现结节的第一年内,建议每三个月或者半年复查一次,主要目的是看结节增长的速度。甲状腺治疗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是否手术应该视情况而定:专家

解读

1.定期复查:如结节迅速增长或有区域及邻近淋巴结肿大、声带麻痹、侵入其它结构等,都应及早手术治疗;

2.内科治疗:针对甲状腺结节合并甲亢或甲减的,需要相应的内科药物治疗;

3.甲状腺消融术:对于有压迫症状、有功能亢进或者部分老年、儿童甲状腺良性结节,可考虑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热消融治疗,而对早期甲状腺癌能否行消融治疗目前存在争议,不作常规推荐;

4.手术切除:疑似或者确诊为恶性的结节,宜限期行手术切除;

5.碘治疗:针对甲状腺全切术后复发转移风险较高患者,宜辅助行碘治疗;

6.激酶抑制剂:分子靶向治疗适用于晚期甲状腺癌。

日常饮食哪些需要注意

Q甲状腺结节患者能吃海鲜吗?A

甲状腺结节不合并甲亢或者甲减者,正常饮食都没问题,没有特别需要忌口的食物。

如果合并有甲亢,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须注意严格限制含碘食物的摄入,比如碘盐、海带、紫菜、海产品(海鱼、海虾、海参、贝类)等。另外,甘蓝和西兰花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和碘的摄取,特别是甲状腺结节合并有甲减者需要避免食用。

甲状腺结节虽然90%以上都是良性病变,但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尽相同,需要因人施治。对于良性结节要放松心态,放下思想包袱,定期复查即可;对于少数疑似或确诊为恶性者却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不要因为民间对甲状腺“懒癌”或“幸福癌”的戏称而麻痹大意,一定要及时辨别诊断,早干预早治疗哦!

日常生活怎样预防甲状腺癌?

除了重视结节的处置和规范化随诊,我们还应该加强对甲状腺癌的预防。

1)要坚持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和饮食规律。

目前,已经证实肥胖引起的代谢紊乱会增加甲状腺癌的发生风险。所以改善饮食结构、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同时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对甲状腺癌的预防也具有积极作用。

2)甲状腺癌与幼年期的辐射密切相关,因此,要注意避免幼年期不必要的颈部辐射受照。尽量远辐射环境,在拍摄牙片、胸片时,使用佩戴铅罩保护甲状腺组织。

3)甲状腺癌有家族遗传的倾向性,因此强调患者直系亲属的定期随诊复查。

4)强调适碘饮食。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以往人们多认为多吃海带紫菜补碘有助于甲状腺结节的改善。但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过度的碘摄入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率增高有关。因此对于碘的摄入,强调的是一个适度的问题。

5)培养良好的运动锻炼习惯,避免超重、肥胖。

6)避免吸烟、远离二手烟。

转自:医学界内医院BTV养生堂科普中国

声明:本站文章为转载仅作分享,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评论留言删除~

MMC(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

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etabolicManagementCenter,简称MMC)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医院副院长宁光教授牵头,中国医师协会发起成立的国家标准化代谢疾病管理中心,通过践行“一个中心,一站式服务,一个标准”原则,实现以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骨质疏松为代表的代谢性疾病的规范诊治。

对代谢性疾病患者实行全人(血糖、血压、血脂、尿酸、脂肪肝、蛋白尿、眼底、血管等全面干预)、全过程(无病防发病,有病防并发症,有并发症防残防死)的标准化管理(统一检查检验仪器、统一干预标准、统一干预方法、统一控制目标),以期达到降低代谢性疾病及并发症发病率,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医院内分泌风湿科成立于年,是南阳市临床医学特色专科,医院第一家系统治疗内分泌代谢病的专科。

主要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眼病、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病及合并感染发热、妊娠糖尿病等;垂体疾病:如垂体瘤(矮小症、巨人症、溢乳、闭经)、垂体功能减退;甲状腺疾病:如甲亢、甲状腺肿瘤、甲减、甲状腺炎等;肾上腺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上腺肿瘤等;继发性高血压;性腺病:如男女不孕症,性功能障碍,月经紊乱异常等;代谢紊乱:如肥胖症、高血脂、低钾血症、高尿酸血症、痛风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风湿免疫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血管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qdianz.com/glxc/6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