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中的平遥人耿开文好人ldquo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   

爱心,可以灌溉枯萎的花朵,哪怕即将凋落,也会慢慢复活!

  

因为这一声“耿爹”,耿开文奉献、付出,脚步一刻不曾停歇,把爱播撒在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的心田。 

 

医院工作,成立中医脑瘫儿童康复科,让孤残儿接受专业的康复治疗;到干休所工作,仍继续做慈善,联络爱心人士为贫困学子助学,还成立爱心团体,联系国外康复专家,来并为残疾孩子做康复训练……一颗爱的种子已经种下,用爱心浇灌,好人“耿爹”的慈善路上繁花盛开,芬芳扑鼻。   

耿开文说:“不论我本职工作是什么,不论是在职还是退休,慈善是这辈子要坚持做下去的事!”

耿开文接受年太原身边好人网上访谈

1寄养被烧伤的“女儿”心田里悄然播撒下爱的种子耿开文“女儿”党裳霓

年,耿开文调任太原市福利院院长。年9月,左手臂严重烧伤、只有5岁的裳霓被遗弃在柳巷,所属派出所民警将裳霓送到太原市福利院生活。裳霓除了烧伤之外,其他方面正常。但被父母遗弃的经历还是让她幼小的心灵蒙受了巨大伤害。裳霓不和任何人交流,不是躲在人身后,就是钻到桌子底下,总是一副怯生生的模样,充满了警惕。为了让裳霓尽快适应新环境,来到福利院的头一个月,工作人员轮流带她回家住,不让她住院里。

为了消除小裳霓的自卑心理,让其身心健康成长,让孩子回归家庭是最有效的途径。   

为不给职工增加工作负担,最终耿开文决定寄养裳霓。“说实话,当时就是为了工作,想着先让孩子有个‘家’,能好好读书,带一段时间再说。”彼时的他不知道,爱的种子从此悄然播撒在自己的心田里。

  

裳霓来到耿开文家时,他的儿子已12岁了。“好不容易熬出来了,可以放松放松有点自己的时间。”耿开文的爱人说,当时可真是不情愿他带这个孩子回来养,每周末都得接送,还得给孩子洗澡、洗衣服、梳头等,照顾生活起居,这些都是她的事,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耿开文一家

耿开文为了让爱人接受裳霓,承诺自己会推掉一切业余活动,跟她一起分担照顾孩子的事务,这样爱人才同意裳霓来家里生活一段时间。可是后来,他食言了,还是爱人照顾裳霓多。   

就这样,裳霓开始在耿开文家生活。耿开文也因此有了一个“女儿”。   

起初,裳霓的闯入还是给这个家带来了不少的“冲突”。比如:儿子是独生子,家里的好吃的、好玩的都是他的,现在必须要跟裳霓分享,兄妹俩会闹架。   

裳霓是南方人,一口南方话,交流有障碍;生活习惯不同,也带来一定麻烦,裳霓爱吃海鲜,经常要吃鱼、虾、螃蟹,还不吃辣椒,可耿开文一家爱吃面,还爱吃辣椒;没有回家换拖鞋的习惯,爱光着脚在地下走……刚来的时候,裳霓的很多生活习惯和这个家格格不入,双方都觉得“别扭”。半年内,裳霓对耿开文及其爱人和儿子都没有任何称呼。 

裳霓绘画作品

为了让裳霓吃得可口,只要她在家,就做她爱吃的菜,做菜也不放辣椒了;教她如何使用卫生间,纠正她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上学跑步跑多了,半夜腿疼得直喊,一家人背着她去急诊……对待裳霓,耿开文和爱人视如己出,疼爱却不溺爱。日复一日地悉心照料,渐渐温暖了裳霓冰冷的心,让她感受到有爸爸有妈妈有哥哥的家庭温情,裳霓亲切自然地叫着爸爸、妈妈和哥哥。

如今,裳霓已经是24岁的大姑娘了,过了英语六级,考上了教师资格证,去年还成为山西农大植物营养学专业的研究生。 

过了英语六级的裳霓

考上研究生的裳霓

20年的共同生活,裳霓已经真正和这个家融为一体,开始反哺耿开文及其爱人,一家人其乐融融。

  

其乐融融的一家

耿开文高兴地说:“我在福利院工作最大的收获,就是有了裳霓这个女儿。她就是我心里那颗爱的种子,因为她,我心田里的爱之花才会那样绚烂。”

2给几百个孤残儿当好这个“爹”大小事情都要操持

当一个裳霓的“爹”容易,可要给多个孤儿当“爹”就没那么轻松了。吃喝拉撒、上学就业、结婚成家,大事小情,耿开文全得操心,这需要付出精力、时间和金钱。“福利院的孩子们在院里吃、穿、住等基本生活都没问题,因没有家的感觉,因此,道德教育是最缺乏的。”耿开文说,从进福利院工作的第一天起,他就给自己立下一条规矩,即视孤儿为子女,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爱他们,为他们着想。 

 

给多个孩子当“爹”,小的操心吃喝拉撒,大的关心上学,再大点的考虑工作、结婚。   

离福利院最近的两所小学分别是圪(土尞)沟小学和兴西小学。因为福利院的孩子大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担心出事故,学校就不想收福利院的孩子。耿开文四处“化缘”,请社会慈善人士捐赠,资助修操场,把土路全部铺上砖,改善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   

福利院和兴西小学联合成立了乐队,请爱心人士来教孩子们音乐;把爱心人士给福利院捐赠的篮球、羽毛球转赠给学校……为了孤儿们求学,耿开文是动了不少脑筋。   

年6月,一对因早产被父母遗弃的双胞胎姐妹可可、爱爱将满一周岁。是女孩,又没有任何身体残疾,在福利院生活的这一年,有很多人想收养这对双胞胎。可是耿开文一直拖着没有答应送走她们。因经济原因,来收养的家庭都只想收养其中一个孩子。而耿开文的想法是,姐妹俩被遗弃已很可怜了,他想让她们能在同一个家庭一起长大。   

双胞胎姐妹的故事

于是,耿开文联系《山西晚报》编辑部,请求扩散这对双胞胎姐妹的故事。年6月10日,《山西晚报》以《被遗弃双胞胎姐妹,想让同一家庭领养》为题发出这对小姐妹的愿望。没想到,引起社会高度   

外表硬汉形象,内心却细腻如发,孤儿们的每一点异常他都看在眼里,及时处理;孤儿们的每一个需要,他都绞尽脑汁想办法,跑腿尽全力满足,给多个孤儿当爹,他是称职的。 

 

“自打我进了福利院,你让我有了‘爸爸’的概念”“感谢您这么多年来父亲般呵护我们,爱护我们”“您身体不是很好,记得有时间多运动,注意饮食”……年,因工作需要,耿开文调离太原福利院,孤儿们依依不舍,给他们的“耿爹”写下诸多眷恋。

耿开文与大龄孤儿合影

3有爱就能创造奇迹慈善是这辈子要坚持做下去的事

福利院95%以上的孤儿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有的足内翻、有的唇腭裂……疾病各式各样,若能及时手术,孤儿们的健康状况得到改善,就有可能被国内外家庭收养,过上正常的生活。

在民政部的明天计划实施前,政府拨付的资金有限,国内的社会捐赠也比较少。随着院内收养的孤残儿童增多,手术的资金需求增加。为了孤儿们的幸福生活,年开始,耿开文决定走出去,争取链接更多的渠道、平台,引回资金。

仅年一年,耿开文就去了10次北京,通过民政部社工协会,对接到了英国关爱儿童基金会、美国儿童希望基金会、美国关爱儿童基金会、美国小花儿童基金会等国外慈善机构。

那时没有高铁动车,耿开文通常是坐晚上10点钟的卧铺,第二天早上8点到北京,白天办事,吃饭就是路边摊,晚上再坐10点的火车,第三天早上8点,回到院里上班。为了省钱,从不在北京住。也就是在那个时候,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使他患上了糖尿病、高血压。   

美国关爱基金的负责人约翰先生是耿开文打开门接受国外资金支持,并且合作时间最长的外国朋友。当年,耿开文用一碗3块钱的米线,为孤儿们“搞定”了80万的资助。耿开文就是这样,只要是孤儿们的事,只要有一线希望,他都会千方百计地实现。

 

调医院后,耿开文仍然没有放下对孤儿们的牵挂,医院治疗康复的专业,在院里成立了中医脑瘫儿童康复科,为福利院的孩子提供专业的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

如今,耿开文调任太原军休三所任书记,工作上已经跟孤儿们没有任何关联了,但那份纯朴的、植根于耿开文心底的爱却未能让他停下做慈善的脚步。

年,联合一群爱心人士,在古交岔口乡成立中国侨联基金会古交困境儿童帮助中心,为困境儿童巡回诊疗,如今已分别为3个困境儿童实施了烧伤后植皮手术、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血管瘤手术。还为岔口乡3个中心小学捐赠了电脑、打印机、书籍等,改善孩子们的学习条件。

联合太原市自行车公益组织骑游协会,赴阳曲县泥屯乡松树小学,帮助成立腰鼓社团;对接北京愿行、萤火虫公益基金,资助贫困大学生继续学业……

  

工作之余,闲暇时间,耿开文奔忙在做慈善、献爱心的路上,乐此不疲,他说:“人生是花,爱是蜜,有爱就能创造奇迹。慈善是我这辈子要坚持做下去的事!”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本期撰稿:李莉本期编辑:zero

栏目策划:耿开文

栏目统筹:雨田采访领队:张景光冀勇良栏目顾问:刘涌泉栏目出品:映象平遥工作室栏目支持:太原市平遥商会▼往期精彩回顾▼奋进中的平遥人①/冀光杰:二十六年不辍耕耘,只做一件事(上篇)奋进中的平遥人②/李立根:砥砺奋进修德敬业胸怀仁善不忘初心

奋进中的平遥人③/王温:杏林翘楚妙手仁心

奋进中的平遥人④/刘士勋:恋上枣夹核桃

奋进中的平遥人⑤/孔繁嘉、刘丽琼:尽善尽美——晋棉坊

奋进中的平遥人⑥/侯晓明:勇立潮头唱大风

奋进中的平遥人⑦/张培岭:工匠精神薪火相传

奋进中的平遥人⑧/晓敏:读书联结美好

奋进中的平遥人⑨/冀勇良:努力改变命运,拼搏成就人生

奋进中的平遥人⑩/赵贤杰:稳扎稳打,以身行善

奋进中的平遥人?/王国中:脚踏实地,传承鞋履文化

奋进中的平遥人?/韩世斌:寒门出贵子拼搏攀高峰

奋进中的平遥人?/米争亮存诚以三毫米为始

奋进中的平遥人?/安汝军:弄潮儿向涛头立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qdianz.com/glyy/64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