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V可以有城市SUV、小型SUV,为什么皮卡不能有城市皮卡、小型皮卡?
早些时候,云南地区对皮卡车型开放伊始,国内汽车市场就有人高呼“皮卡的春天要来”。可事实是,尽管云南、河南、辽宁、湖北、吉林、江苏六地均为全省对皮卡车型解禁,但皮卡车型也仅在部分地级城市较为常见,在多数中心城市依然属于较为稀缺的车型。
而在这些能够自由驾驶皮卡的城市中,长城炮理所应当成为大热门。无论从造型设计还是动力价格,如今的长城炮在皮卡车市场似乎让我们看到了曾经哈弗H6在SUV市场的成长轨迹。
与此同时,随着福特F-在国内正式开售,以及更加注重公路性F-LTD车型的加入,豪华皮卡也开始逐渐开始填补国内皮卡市场的空白。
这些迹象都是过去国内皮卡市场不曾想过的。毕竟作为特殊车型,皮卡在国内的定义从一开始就更偏向于工具车,拉货大于家用是皮卡车型多年来在国内无法突破的车型定位。
于是在中兴、长城、福田等发展柴油皮卡车型的时期,皮卡车型的定位也从未向家用车型靠拢过。但是在国外,尤其是北美市场,皮卡车型不仅在定位上被用户广泛认可,甚至在销量上也大行其道,令所有轿车和SUV都难以超越。
一方面,北美国家城市地大物博,相比国内城市人烟稀少,多数居住在郊区、别墅区的人都喜欢、甚至必备皮卡车型,而且是大尺寸皮卡车型。因为人高马大的他们不仅喜欢皮卡车型与生俱来的肌肉感,更喜欢自己动手种植花园、维护、装修房屋,包括拥有自己农场的用户,会亲手盖小木屋,这些都需要皮卡帮助。
另一方面,北美市场油价够低,住在偏远地区的人出门采购通常会准备很长时间的食物以及家庭用品,所以大尺寸的车更能够物尽其用。如此一来,无需考虑油价、车价等问题,大尺寸皮卡自然成为多数人喜爱的车型。
但是在国内市场,除了皮卡车型早起的定位与家用车差距甚远,在皮卡车型的噪音、排放、以及用途管理上,也是难以统一规划的一点。尤其是在主城区道路中,如果将皮卡车型用于装载运输,其安全性很难得到保证,对于城市管理来说难度较大,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大部分城市长期以来限制皮卡进城的原因之一。
所以与其说皮卡的春天,不如说皮卡的更多可能性,例如皮卡市场的新细分。
“春天”这种词,难免会给人一种生机勃勃,遍地开花的错觉。但是面对国内汽车市场的现状,即便所有城市对皮卡车型全部开放,也很难在短期内见到皮卡的春天。毕竟SUV和轿车还在交叉战斗着,旅行车被吹捧多年至今仍无出头之日,皮卡作为带斗的车型,发展必然不会太轻松。
那么换成“可能性”的话,似乎皮卡市场又多了更多、更合理的讨论空间。例如:小尺寸皮卡的可能性。
丰田用RAV4开创了城市SUV的先河,原来加高后的两厢车,既能满足高底盘的通过性能,又能实现两厢结构的装载能力,如果再加上一套四驱,那么更稳定的行驶性能和对于复杂路况的应对能力,就让一台没那么越野的SUV有了其存在的意义。
如此一来,皮卡是不是也能像SUV一样拥有更紧凑的尺寸,在保留皮卡的性能、造型、用途之余,用更小的尺寸和更舒适的乘坐感受,来换取皮卡车型的生存空间。
目前不是没有人这么做,例如铃木吉姆尼皮卡。
铃木吉姆尼本就因为小巧车身、强大越野能力成为同级别独一无二的存在,但也因为其动力和价格不成正比的销售方式最终没能在国内市场坚持下去。如今吉姆尼不仅在国外风头依旧,甚至还推出了吉姆尼皮卡,仅仅看图就知道,这又是一款可以让男人实现颅内高潮的车型。
两座也好四座也罢,皮卡不一定都要像北美市场的皮卡一样走大块头路线,如果排放可以减少,尺寸可以更灵活,那么小尺寸皮卡岂不是更好的选择?
可是这样的问题和机遇,各大主机厂难道没想过吗?但是几乎没有人这么做,也是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例如用户对皮卡车型的认知问题。
记得从前有个关于皮卡的段子,大意是一个开着6×6奔驰大G的男生去见丈母娘,丈母娘非常生气地说:“你开的这是什么破卡车,看看人家邻居的凯迪拉克。”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就在于,说说笑笑中总是藏着人类的无奈。对于皮卡,就像对于两厢车没屁股、改装车就是坏孩子、车越大越好等迷思一样,多数用户至今仍无法冲破对部分事物的既定认知,甚至不愿去主动了解、接受,更别谈改变。
也正因此,皮卡车型突破的第一道防线,还不是自身发展的规划,而是用户的接受程度。大尺寸皮卡或许开始越来越常见,但车型和地域都非常有限,这样一来,皮卡的春天就不会真正到来,甚至都算不上皮卡市场的一缕春风,仅仅是冰山一角罢了。
长城炮卖得好是事实,可惜国内不见得会出现更多的皮卡细分车型,因为在汽车文化这件事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图片来源于官方点击图片回顾近期精彩文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