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消融巨大肝血管瘤机器操作及病

皮肤科医生程少为 http://m.39.net/pf/a_8498647.html

?

发现医学新技术超声引导下消融肝血管瘤--机器操作及病例分享一、术前机器连接过程

肝脏血管瘤射频消融参数设定:

比如:肝血管瘤60mmX80mm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

1、打开主机电源开关,等待系统自检完成;

连接中性电极片及中性电极连接线缆,贴平皮肤,防止功率过高引起皮肤烧伤;

2、打开无菌包装的射频消融电极,助手戴好无菌手套,将射频消融电极和配套连接管拿出,放置在无菌的的手术操作台上;

3、蠕动泵与射频消融电极水循环系统的连接操作,把射频消融电极上的进、出水管与配套的连接管,与蠕动泵、冷却液袋连接好;

4、将射频消融电极递交给临床操作医师,并将电缆线上的射频连接头与主机上的射频消融电极插口对接,会在主机“阻抗/百分比”窗口显示相应射频消融电极代码,将电缆线上的温度连接头与主机上的温度插口对接,会在主机“温度”窗口显示射频消融电极工作端内的实时温度。

二、消融中操作要点

在超声引导下采用工作端4厘米射频消融针穿刺至血管瘤中心位置,功率设定:W-W,打开蠕动泵开关,待水循环温度正常后,配合临床操作医生,等操作医生发出指令后,启动射频,消融时应及时向操作医生报设备工作参数,便于操作医生了解靶控消融情况,随时配合操作医生的指令,观察阻抗低于70Ω;此时持续关闭水循环快速提升病灶中心温度,将消融针针尖温度保持在70℃左右,快速凝固消融针周边血液,随之快速的升温凝固过程产生的气压力将瘤体内多余的血液挤压出一部分到瘤体外,此时观察影像消融范围及阻抗值,如范围达到要求阻抗进入脉冲时停止射频输出,调整消融针的位置,重复消融操作,待影像观察气化范围完全覆盖瘤体后消融退针结束消融。

消融针道时等待操作医生发出指令后,此时关闭水循环,启动射频,观看消融针的温度并持续向操作医生报温度数值,操作医生可在温度到达70℃左右时缓慢匀速消融退针,消融到肝包膜时可稍做停顿待温度上至90℃后停止射频,避免对皮肤及皮下脂肪损伤造成皮下脂肪液化坏死。

注:虽然是高功率消融,但是血管瘤消融不需要消融的超过瘤体本身,阻抗值进入一个脉冲温度达到60℃以上可以停止消融,消融过狠血管瘤的吸收时间会较长或不易吸收。快速消融可以最大化缩小血管瘤的体积,避免过长时间消融破坏较多的血红蛋白造成肾衰。

三、巨大肝血管瘤病例分享

一、基本情况

主诉:发现肝血管瘤5年

现病史:5年前体检发现肝血管瘤,偶有腹部胀痛,伴头晕,无恶心、呕吐、胸闷、乏力等症状,未给予处理,定期复查。

二、术前检查

1、增强CT提示:肝内多发血管瘤,较大位于肝右叶,大小约96mmxmm;(图1)

(由于7.20特大洪水,影像数据库被淹,图像丢失,此处无法贴出图片,请各位谅解,让我们彩超上看一下10多公分的肿瘤有多大!)

图1

2、超声扫查:可见瘤体已压迫肝内血管及周边脏器(胆囊、肾脏)。

3、术前造影:动脉相:22s呈环状强化;门脉相:缓慢向内填充,周边呈“结节样”;延迟相:进一步向内填充(图2)。

三、消融过程

①.术前腹腔置管(人工液腹)隔离:防止损伤肠管、膈肌等周边重要脏器。

②.双针消融:2针平行刺入肿瘤深部,间隔25mm(图3)。

③.启动消融:肿瘤内达到覆盖范围后,调整两针位置,从深到浅仿照甲状腺移动消融模式依次消融剩余部分肿瘤,直至肿瘤完全被强回声覆盖(图4、5)。

④.术后造影:全程均未见明显强化,消融满意(图6)。

四、术后复查

患者术后6个月后复查:

增强CT提示:肝右叶较大占位缩小至77mmx59mm(图7、8);可见肝内部分血管、胆囊、肾脏基本上已无压迫,恢复了正常形态。

图8

五、分析讨论

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好发于40-60岁,发病率约为1.5%,以女性多见。通常发生在儿童期,而在成人后发现,一般为单发,少数可呈多发。

临床表现:

1.临床表现多不明显,常为体检或无意中发现。

2.与肿瘤直径、部位相关。

?主要表现为右季肋区不适感或胀痛,压迫胃肠道产生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极少数因自发破裂或外伤情况下破裂而并发腹腔出血,出现严重腹部症状。也有少数病人因为巨大血管瘤或肝门部血管瘤对胆道的压迫引起胆道梗阻,出现黄疸,或压迫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导致布加综合征。

?肿瘤内若有血栓形成或坏死可致发热及全身消耗性凝血等严重并发症。

该病例中,肿瘤过大,且生长速度明显加快,患者已有明显不适,肝内血管、胆囊、肾脏不同程度受压迫,若不及时处理会出现上述严重并发症可能,传统外科手术对于患者来说创伤大、有不耐受、感染、大出血等风险,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治疗,仅需一根针就能解决大问题,且术后患者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2天后就能出院。

另外,除了精准消融以外,熟练机器操作、参数,每一步决策都有相应理论和依据是完美消融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两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手术医师需要很清楚地了解消融原理、术中操作要点及流程,把握好温度、消融程度,这样才能既达到完美的消融范围,又兼顾损伤、破坏性最小和将来的吸收,患者才能从中更加受益。

编辑:罗成、董刚、徐潇潇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qdianz.com/glzz/107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