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8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医脉通有幸采访到了医院傅向华教授。傅向华教授分享了冠脉微血管病变的诊治经验,并就如何保护冠脉微循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冠脉微血管病变近年来备受重视,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傅向华教授:应该说,冠脉微血管病变是本来就存在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基础病生理问题。以前之所以没有被广泛重视,很大程度在于基础诊断或者鉴别比较困难。如今,由于冠脉介入、冠脉造影和冠脉CT的普及,便能够相对简单地确定冠脉大血管是否有病变。除外大血管病变后,若仍存在缺血症状或缺血证据,那就可能是冠脉微循环血运障碍导致了氧或代谢的供求失调,从而引起的缺血性心脏病。因此,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的稳定性冠心病指南,将冠脉微血管病变或微循环障碍作为冠心病的主要机制之一。
随着对冠脉的整体深入认知,发现相当一部分冠心病或者缺血性心脏病病人,并没有大血管病变,而主要是由微血管血流灌注障碍或者功能障碍所引起。因此,现在我们在谈到冠心病的整体概念时,要知道除了冠状动脉狭窄外,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也是致病的重要环节。
微血管病变的治疗药物有哪些?
傅向华教授:目前,微血管病变调节或者治疗药物有一些,但由于对微血管病变的微观诊断相对来讲比较困难,真正能够应用到临床并得到客观评价的并不多,无法进行客观真实的表达。因此,到现在为止,对于微循环药物的深入评价和研究还很少。
现有的一些药物,对微循环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而且在临床应用中也有一定的效果,值得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