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聪是个活泼可爱的十一岁小朋友,今年4月份参加学校的乒乓球比赛后,双下肢突然疼痛异常,走路一瘸一拐,随后几天发现排尿困难,医院检查,经上海医院检查诊断为“脊髓占位性病变”,即我们常说的血管瘤。医生迅速安排做手术,术后三周入我院接受康复治疗。
入院之初,聪聪身上留有导尿管,不能自主排尿,也不能正常行走,无法跟其他小朋友一样照常上学,心情郁郁寡欢。康复团队根据聪聪实际病情,制定具体的康复方案,每天进行高压氧治疗,供氧脑部,治疗师每天给聪聪牵引四肢,按摩肌肉,还给他的四肢进行物理仪器治疗,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运动功能。治疗一段时间后,聪聪情况有所好转,开学日期日益临近,已经耽误半个学期的学习,家长不想影响孩子新学期的入学,于医院张乐怡主任vip康复工作室,继续接受康复治疗。
此时,聪聪相比入院之时已康复很多,从下半身不能动到可以独自站立十几分钟,在搀扶下可短暂行走。为兼顾家长的需求和患者病情,新起点张乐怡主任vip康复工作室重新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训练计划,转变康复理念,让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转为主动参与治疗,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也充分发挥家长的辅助作用。
新起点张乐怡主任vip康复工作室针对影响聪聪回家上学的留置尿管和不能行走两个主要问题,医生与治疗师紧密合作,转入第一天就引导聪聪自主排尿并拔除了留置导尿管;还设计了膀胱管理表,教会家长观察并记录聪聪每天的饮水及排尿情况;同时训练聪聪自己主动进行盆底肌肉的收缩练习。在步行方面,根据造成聪聪运动障碍的原因,采用运动再学习理论,将单纯肌力训练调整为以运动控制训练为主的治疗性活动练习,教会聪聪自己进行双足背屈外翻、直腿抬高、踮脚尖练习等,掌握正确的运动方式;为巩固每天训练效果,还给聪聪安排课后练习作业,让家长每天陪着聪聪在室外行走、上下楼梯,要求必须抬头挺胸,抬起脚背,每次米,每天三次。还让家长拍视频反馈,及时指出和纠正练习中的问题、及时鼓励聪聪的良好表现,目的就是充分发挥患者和家长的积极主动性。
仅三周时间,通过不断调整个体化的训练计划,聪聪的进步非常明显,自主排尿时间从10分钟逐渐缩短至0.5-1分钟,膀胱残余尿量从ml以上逐渐减少到20-30ml;行走能力也逐渐提高,从需要搀扶行走到能够无人帮助上五层楼梯,步态也逐渐趋于正常。这些都是由于患者自己意识到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身体力行地积极练习,可见主动参与康复的效果远远优于被动接受康复治疗。
聪聪康复出院后已经返回当地,能与同龄小朋友一起嬉戏玩闹,一起成长,久违的童真笑容又出现在他脸上。
推荐阅读:
重新綻放的花蕾(康复医师手札之十)
生活之路,重新开启——一位康复医师的治疗札记
微笑的阿婆走起来!
医院为国家批医院,复旦医疗成员单位。坐落于闵行区纪翟路,属于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板块。医院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复旦医疗管理集团管理、医院学科群。医院重点开设了创伤神经康复、脑卒中康复、骨关节康复、儿童康复、老年病康复、心理康复等特色科室,配备高压氧舱、重症监护等设备,是医保定点单位,医院报销比例。医院汇集了一批资深的管理专家,已形成由康复医学科、神经内科、骨科、老年科、ICU、中医科的临床专家教授组成的学科团队。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