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了好大的雨,缅怀国家失去的两位优秀的院士。
昨天,有两位院士爷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一位是91岁的袁隆平爷爷,他“发明”了一种神奇的水稻,让我们每天都能幸福地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一位是99岁的吴孟超爷爷,他是中国的“肝胆外科之父”,救治了许许多多的生命。今天,让我们来听一听两位院士爷爷的故事,并记住他们的名字:袁隆平、吴孟超袁隆平
年生于北京,著名的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年9月7日-年5月22日),男,汉族,生于北京,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发明协会会士,湖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第六至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概要记录一下袁老的一生:
年9月7日袁隆医院。
年2月至年4月,袁隆平在南京中央大学附中(今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读高中。
年11月至年7月,院系调整并入重庆新建的西南农学院农学系,袁隆平续读3年至毕业。
年8月,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农学系。
年7月,袁隆平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尝试产生杂交品种。
年春天,袁隆平发现“天然杂交稻”,开始从事水稻雄性不育试验。
年7月5日,袁隆平在试验稻田中产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种子。
年7月,袁隆平在实验田中成功繁殖了1~2代,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
年夏,袁隆平从云南引进野生稻。
年,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已经配套。
年,袁隆平攻克了“制种关”,摸索总结制种技术成功。
年3月,袁隆平院士团队和张启发院士团队合作,共同研究转基因水稻。
年9月,袁隆平宣布一项剔除水稻中重金属镉的新成果。
年3月,袁隆平院士选址、谋划和题名的“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在广州市黄埔区启动建设,一期项目大吉沙岛水稻公园水稻种植工作启动。
年6月,袁隆平团队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试种的高寒耐盐碱水稻(又称海水稻)在盐碱地里长出了水稻。
袁隆平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聘请为国际上发展杂交水稻的首席顾问。袁隆平30次赴国际水稻所开展合作研究和技术交流,10多次赴印度、越南、缅甸、菲律宾、孟加拉等国指导发展杂交水稻。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在境内外举办了50余期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培训了来自40多个发展中国家约名政府官员和农技专家。
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
很多人都称呼袁隆平为“杂交水稻之父”。为了感谢他,人们还把天上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袁隆平星。
袁隆平爷爷九十多岁依旧经常在田间忙碌着、研究着。他说,他做过这样一个梦: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稻谷有花生米那么大,而他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吴孟超
年生于福建省闽清县,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肝胆外科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孟超是最先提出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的新见解,在国内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率先突破人体中肝叶手术禁区,建立了完整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小肝癌的早期诊治体系。他主持建立了肝胆外科疾病治疗及研究专科中心,先后获国家、军队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24项,出版《腹部外科手术学图谱》、《肝脏外科学》等医学专著19部,发表论文余篇。年10月18日,吴孟超院士馆在福州闽清县落成开馆。
概要记录一下吴老的一生:
年8月31日,吴孟超生于福建省闽清县,马来西亚归侨,5岁时他跟随母亲来到马来西亚投奔父亲。在马来西亚,幼年吴孟超一边帮父亲割橡胶一边读书。
年,回国参加抗日活动,由于去不成延安,只能留昆明求学,决心以“读书救国”。同年入昆明郊区的同济大学附属中学求学。
年,与日后的妻子吴佩煜双双被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录取,成为医学前期学生。
年初,医前期考试通过,到宜宾(当时医学院设在宜宾)进入医后期学习。
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获学士学位。同年进入华东军区人医院(即后来的第二医院),当上外科军医。
年,翻译并出版了中国第一本肝脏外科方面的专著-《肝脏外科入门》,同年组成了以吴孟超为首的旨在攻克肝脏外科为目标的“三人研究小组”。
年,制作人体肝脏血管模型、肝脏标本。
年,主刀为一位中年女患者成功切除了肝癌,成了医院的第一例成功肝脏手术。同年发明了“常温下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
年,发现了“正常和肝硬化肝脏手术后生化代谢规律”,并据此提出了纠正肝癌术后常见的致命性生化代谢紊乱的新思路与新策略。
年,突破了“中肝叶”手术的禁区,令世人震惊。
年,神奇地一刀切除了迄今为止国内外最大的已被切除的肝海绵状血管瘤,瘤体重18千克。
年,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吴孟超的《肝外科新成果——正常人肝脏解剖的研究》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
年,为四个月大的女婴,成功切下了重达克的肝母细胞瘤,让中国肝胆外科的声誉更令人瞩目。
年,肝胆外医院的“院中院”。
年,设立了“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基金”。
年,联合了汤钊猷、顾健人、闻玉梅、郑树森、杨胜利、王红阳等六位院士,向国务院提交了“集成式开展肝癌研究”的报告。
年,国家科技部举行小行星命名仪式,将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正式获得永久性小行星命名。
年,被评为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年,医院终身名誉院长。
年,吴孟超参加节目《朗读者》,96岁的他每周3台手术。
年1月14日,吴孟超院士退休
一把刀、一台手术只能救一个人,但是如何让更多人的得到救治呢?吴孟超开始用心培养年轻的医生。年近百岁的吴孟超不仅自己医治了许多病人,还为国家培养出许多肝胆外科专家,因此,人们亲切地称呼他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两位爷爷一路走好
牵着蜗牛去散步资源感谢您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