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热已至,似乎我们的身体也随着天气热了起来,是不是有些人在炎热的夏季鼻腔经常容易出血呢?虽然鼻出血的症状很多人都出现过,但如果出血量多,治疗不及时,还是相当具有危害性的,不容我们小觑。那么,鼻出血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治疗和预防呢,下面就跟着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吧!
鼻出血的原因1.局部因素:
●外伤:鼻及鼻窦部的外伤,如骨折等;
●鼻粘膜刺激或损伤:如打喷嚏、用力擤鼻、剧咳、鼻腔异物等;
●炎症、感染:如急慢性鼻炎、鼻窦炎等;
●肿瘤:如鼻咽癌、鼻咽纤维血管瘤、鼻腔血管瘤、鼻窦恶性肿瘤等;
●其他:如鼻中隔偏曲、气候干燥、气压性损伤等因素也可导致鼻出血。
2.全身因素:
●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如流感、麻疹、腮腺炎等;
●动、静脉压增高:动脉压增高如高血压、动脉硬化、肾炎等,静脉压增高如二尖瓣狭窄、肺气肿、肺水肿等;
●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贫血等出血性疾病;
●维生素缺乏或营养障碍;
●其他:如内分泌失调等原因。
一般来说,青少年鼻出血多为局部原因及发热性疾病所导致,老年人或慢性病人则多考虑全身性因素,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鼻出血是很难找到确切的病因的。
中医将鼻出血称为“鼻衄”,分为虚实两类。实证者,多因火热气逆、迫血妄行而致,多见于肺经风热、胃热炽盛、肝火上炎、心火亢盛等证。肺经风热证导致的鼻腔出血颜色鲜红、量少,伴有鼻腔干燥、咳嗽痰少、口干、舌质红、苔薄白而干、脉数等。胃热炽盛证则表现为出血量多,色鲜红或深红,鼻黏膜色深红而干,且多伴有口渴、齿龈红肿,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厚而干、脉洪数或滑数。肝火上炎证表现为鼻衄暴发,量多、血色深红,鼻黏膜色深红,可伴有头痛头晕、耳鸣、口苦咽干,面红目赤,烦躁易怒。舌质红、苔黄、脉弦数。心火亢盛证表现为鼻血外涌,血色鲜红,鼻黏膜红赤,伴有面赤,心烦失眠,身热口渴,口舌生疮,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尖红,苔黄,脉数。虚证则多属阴虚火旺或气不摄血。阴虚火旺证表现为鼻衄色红,量不多,时作时止,鼻黏膜色淡红而干嫩,伴口干,头晕眼花,五心烦热,健忘失眠,腰膝酸软,或盗汗等症状。舌红少苔,脉细数。气不摄血则有鼻衄常发,色淡红,量或多或少,鼻黏膜色淡,面色无华,少气懒言,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
鼻出血的检查1.前鼻镜检查:
可发现鼻腔前部的出血,如鼻中隔前下方血管较丰富的梨氏区,即为鼻腔前部出血的主要部位。
2.鼻内镜检查:
检查前对鼻腔进行充分麻醉与收缩,检查时可根据鼻出血易发生的部位,逐一检查鼻中隔前下部、下鼻道后部、后鼻孔缘、嗅裂等部位,还可以此明确出血部位后进行鼻烙止血术,因此鼻内镜是诊断与治疗鼻出血的一项重要的检查。
3.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判断出血量及有无贫血,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检查有助于鼻出血的诊断。另有一些影像学检查如血管造影等有助于寻找鼻腔后部顽固性出血的血管。
鼻出血的一般治疗★治疗原则:长期、反复、少量出血者应积极寻找病因;大量出血者需先立即止血,再查找病因。如您遇到突发鼻腔出血的情况,首先不要慌张,维持情绪稳定,尽量按照以下方法来做哟:
?保持正确姿势
当您发现鼻腔出血的时候,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取坐位或半坐位,头部应该保持正常直立或稍向前倾的姿势,使已流出的血液向鼻孔外排出,切记勿将血液咽下,以免造成胃部不适。
?压迫止血
当我们不能及时就医时,用压迫的方法来进行止血也是有一定效果的。其方法是:用手指由鼻子外面压迫出血侧的鼻翼部,直接压迫约5~10分钟。部分患者可以此种方法简单地自行止血。
?冰敷
冰敷也是比较常见的止血的方法,可直接将冰冻过的毛巾或冰袋敷在鼻根及鼻头上面。
?医院就诊
如果局部压迫、冰敷超过了15分钟后仍未止血,则可能存在着严重的鼻出血,医院就诊行进一步的处理。医院常用的止血方法有:烧灼法和填塞法,填塞法又可分为前鼻孔填塞、后鼻孔填塞及气囊或水囊压迫,出血严重者,也有行血管结扎或血管栓塞手术的可能。
在此须提醒您,极为严重的鼻出血须住院观察,因为可能出现贫血甚至失血性休克,尤其是老年者,应注意心、肺、脑的功能,因此万万不可忽视喔!鼻出血的中医治疗在鼻出血的中医治疗中,根据患者病情,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在鼻出血发作时应采用冷敷,压迫止血,鼻内填塞等外治法止血,再分析鼻衄的病因,进行辨证施治。
实证鼻衄,治疗上以清热降火为主。如肺经风热证,应疏风清热,凉血止血,可用桑菊饮加味,应用时可加用丹皮、白茅根、栀子炭、侧柏叶等清热止血。胃热炽盛证则应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可应用凉膈散加味来清上泻下,使火热清则衄自解,还可加用麦冬、玄参、白茅根等药物以助养阴清热生津。肝火上炎证则主要清肝泻火,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口干甚者可加用麦冬、玄参、知母、葛根以清热养阴生津,大便秘结者加用大黄、芦荟。心火亢盛证应以清心泻火为主,可用泻心汤加减。虚证鼻衄,若肝肾阴虚者,宜滋阴降火为主,若脾气虚弱者,则应补脾摄血止血。阴虚火旺可用知柏地黄汤加减,以达到滋补肝肾,养血止血的效果。气不摄血者则应健脾益气,摄血止血,可用归脾汤加减,方可气血双补,兼养心脾。
不论属何种原因引起的鼻衄,总因鼻中出血而使营血耗伤。故出血多者,每见血虚之象,如面色苍白、心悸、神疲、脉细等,除按以上辨证用药外,还可配合和营养血之法,适当加入黄精、首乌、桑椹子、生地等养血之品。若因鼻衄势猛不止,阴血大耗,以致气随血亡,阳随阴脱,症见汗多肢凉、面色苍白、四肢厥逆,或神昏、脉微欲绝者,宜急用回阳益气、固脱摄血之法,以救逆扶危,可选用独参汤或参附汤。
此外,针灸治疗鼻出血主要取穴为:体针:肺经风热者,取少商、迎香、尺泽、合谷、天府等穴;胃热炽盛者,取内庭、二间、大椎等穴;心火亢盛者,取少冲、少泽、迎香等穴;肝火上炎者,取大冲、风池、阳陵泉等穴,伴高血压者,加人迎或曲池;阴虚火旺者,取太溪、太冲、三阴交、通天等穴;气不摄血者,取脾俞、肺俞、足三里、迎香等穴。实证用泻法,并可点刺少冲、少泽、少商等穴出血;虚证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耳穴贴压:取内鼻、肺、胃、肾上腺、额、肝、肾等耳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Tips:夏日炎炎,在此给您推荐几款小药膳,方便又实用,同时可有效缓解及预防鼻出血。
肺热型
藕汁蜜糖露:鲜藕榨汁毫升,鲜白茅根榨汁毫升,蜂蜜35毫升,上物调匀内服,每日1—2次。
肝火上逆型
藕节西瓜粥:鲜藕节榨汁毫升,西瓜榨汁毫升,粳米克,共煮粥,熟时加适量白糖服用,每日1—2次。
肝肾阴虚型
生地山茱萸肉粥:生地30克,山茱萸肉15克,粳米克,白糖适量,同煮粥服用。
医生提示
医生提示:如果您对自己的病情尚不能做出正确判断,医院进行就诊。天津中医院耳鼻喉科,中西医结合治疗鼻出血,辨证选方,标本兼治,让您远离鼻出血的困扰。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