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头痛”的种类有很多种,所以“头痛”涉及的疾病非常广泛,其病因不同及症状表现也不相同,临床上分为
一、外感头痛症状表现多因头部感受“风、贼风、寒、湿邪”在“头部皮下”长期滞留,使气血瘀阻、筋经黏连导致气血不畅引起的“痹症”。
1、风寒头痛1)其特点:头部闷痛、紧僵、怕风或怕凉、由于风、寒束表,毛窍闭塞,故可表现为头痛无汗;头重脚轻;个别人前额亦有汗出,遇风、寒可加重。
2)另一种跟“风寒感冒”有关,引起的头痛。风寒感冒好了。头痛的症状也会自然消失。风寒感冒的特点是流“清鼻涕”。《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黄帝曰: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此安得之,名为何病?岐伯曰: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病名厥逆。
2、风热头痛
其特点:因“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头部昏沉、头昏脑涨等。感冒好了,头痛的症状也会自然消失。风热感冒其特点是流“黄粘稠物的鼻涕”。《诸病源候论·风热候》:记载“风热病者,风热之气,先从皮毛入于肺也。肺为五脏上盖,候身之皮毛,若肤腠虚,则风热之气,先伤皮毛,乃入肺也。其状使人恶风寒战,目欲脱,涕唾出。3、风湿性头痛其特点:头部昏沉,头痛的症状较轻,遇阴天下雨、寒凉天气头痛加重;平时头部也不舒服。
4、偏头痛其特点:单侧头痛(个别会出现双侧头痛,轻重不同),头部疼痛剧烈,痛点固定,心焦、易发脾气(尤其是人多、大声喧哗),严重时牵拽眼睛疼痛;个别出现呕吐等,个别女士月经前或月经后发病;一月一次或多次头痛,严重影响睡眠;每次发作数分钟或数小时不等。
(本人遇到过一位卖服装的女士,头痛厉害时用头撞墙,遇到买服装的人,要是还价,更加生气不卖给人家)《张氏医通·诸痛门》对“偏头痛”论述,在有详细记载:偏头风者,其人平素先有湿痰,加以邪风袭之,久而郁热为火,总属少阳、厥阴二经。”以风火激动痰湿之气,可见头左痛忽移于右,右痛忽移于左。痛久不已,令人丧目。
5、头部前额印堂痛
其特点:前额中间痛,痛点固定。6、血瘀头痛其特点:头昏沉、眼睛视物不清、眼花,用手按摩太阳穴周围感觉头部轻松。有的患者伴有头痛(太阳穴附近痛);个别会出现“迎风流泪”的症状。多因气滞血瘀引起的头痛,但是,血瘀头痛的症状较轻。时好时发。
7、后脑痛其特点:后脑木、胀痛。个别牵连项部(脖子后侧)伴有不适、拘紧感。
《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岐伯曰: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大风颈项痛。
8、综合性头痛是因“外感头痛”两种以上综合性产生的头痛。可参考以上七种头痛的症状,综合分析。黄帝内经贼风备注:外感头痛:尤以“偏头痛、后脑头痛、前额头痛、综合性头痛”属于筋经黏连导致气血不畅。
外感头痛调理方法:属于中医外调方法
1、对“偏头痛、后脑头痛、头部前额印堂痛、综合性头痛”首先用“拨筋经”手法,松懈黏连的筋经,使气血畅通。然后在实施“药罐疗法”祛除头部内在的“风、贼风、寒、湿邪之病根”。
2、药罐疗法,根据古月中医传承的蠲痹口诀“风寒湿邪入表里,角之外力从表出”的祛痹理念。调理因风寒引起的头痛(筋经没有黏连),用火罐或抽气罐在前额及双侧太阳穴位置,实施角法(留罐10—15分钟起罐)。因前额部位较小,可分为两次操作。祛除前额内在的风、贼风、寒邪、湿邪。药罐疗法即经济,而且没任何副作用。
对风寒头痛较重者,可实施多次“药罐疗法”,直到“罐斑”恢复皮肤颜色,毛孔出现“风、贼风、寒、湿邪”才会祛除于体外。
3、对“血瘀头痛”实施刺络方法调理。(需到正规医疗场所调理)
备注:拔罐时罐斑由凹坑出现,说明前额“风、寒入骨较重”,随着拔药罐的次数增加,病灶部位风、贼风、寒逐渐排出体外,凹坑会逐渐消失。《本草纲目拾遗》对火罐疗法的论述清代医家赵学敏在书中详细总结了“拔罐疗法”应用的具体情况,同时,也是“火罐”一词最早出现在文献中。“火罐,使促口以受火气,凡患一切风寒,皆用此罐”,拔罐可治风寒头痛及眩晕、风痹、寒痹、湿痹;肢体、腹痛等症,可使“风寒尽出,不必服药”。
二、外感头痛发病原因
头部汗出时感受大自然“风、贼风、寒、湿”;夏季不合理的使用“空调、风扇”以及机器运转所产生的“贼风”等侵袭头部,邪气在头部内在长时间滞留,导致上犯巅顶,凝滞经脉,使头部筋经黏连、气滞血瘀,引发此病。
如:1、春、秋、冬季节,骑摩托车或电瓶车不带头盔等,不注意头部保暖。2、夏天炎热之时亦有汗出,以致“腠理开泄”的时候,最容易让风、贼风、寒,通过头部皮表侵入(头部)皮下。
尤其是春秋两季,老话讲:春捂秋冻,意思是说:春天风刮在身上刺骨;秋天最容易冻人。3、睡觉时,头部挨着“窗户”或“冷山墙”。更忌讳睡觉开着“空调、风扇”,人在睡着时,人的抵抗力下降到极致。
4、长期用冷水洗头。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炎热的夏天,家里、单位、车里不合理的使用“空调”。
6、从事“蔬菜大棚”工作的群体(因为冬天大棚里温度过高,头部容易出汗出汗。因此,进出大棚时特别注意)(在过去,寒冷的季节,人们都戴着棉帽子或普通帽子护着头部。现在,在大街上看到有几个戴帽子的?)平时预防:寒冷季节多注重“头部保暖”;炎热的夏天要合理的使用空调、风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黄帝内经·灵枢》贼风
黄帝曰:贼风邪气之伤人也,令人病焉,今有其不离屏蔽,不出(空穴)之中,卒然病者,非不离贼风邪气,其故何也?
岐伯曰:此皆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卒然喜怒不节,饮食不适,寒温不时,腠理闭而不通。其开而遇风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痹。其有热则汗出,汗出则受风,虽不遇贼风邪气,必有因加而发焉。
何谓贼风:门洞风、窗户缝隙风、缝隙风、过堂风、机器转动风、空调风等。“贼风”属于至阴,比“风”更胜。
三、内伤头痛多因肝、脾、肾三脏病变,以及气血失调所引起,发病缓慢,有时痛,有时不痛,常见于高血压、神经衰弱、慢性鼻炎等。调理上,“中医内调”比较好。1、肝阳头痛2、气虚头痛3、血虚头痛4、阴虚头痛5、阳虚头痛6、肾虚头痛7、神经性头痛
《兰室秘藏·头痛门》“血虚头痛,当归、川芎为主。”证见眉尖至头角抽痛,善惊惕,脉芤,或见头隐隐作痛,头晕目花,面色(白光)白,心悸等。治宜补血为主,用四物汤加味。见于贫血、血管性头痛等。备注:关于“内伤头痛”基本属于中医“内调范畴”。
遇到擅长调理“内伤头痛”中医,可谓药到病除。反之,调理有可能不对症。
无论是“外感头痛”“内伤头痛”的患者,医院检查。通过X光、CT、核磁等检查头部,片子可以显现“颅内”是否存在异常,这是科学。但是,检查结果正常。怎么办?再找中医看看。就跟买东西一样,货比三家。本人的意思是说,西医有西医治的病。中医有中医调的病。
备注:本人从事中医外调。关于“内伤头痛”本人不擅长,因此,不敢多言。网友们可“百度搜索内伤头痛”便知。
声明:
本人不是专家,只是凭二十多年的临床经验,谈些只关于“外感头痛”各种症状、病因及调理方法。不一定有科学依据,此文章不针对任何组织及个人。
结束语:关于“外感头痛”分析在有理有节、在透彻,一句话“没用”。不如有好的调理方法,而且,最关键的是把头部病症调理康复,不复发,本人认为就是硬道理!而且,(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正昆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