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肿瘤中心张西医师收治一例中年女性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上腹部CT平扫后发现肝左叶和右叶各一个占位性病变,考虑胆囊手术存在风险,再次行CT增强扫描后,确诊为肝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较大一个范围约7.7x6.6cm。
1
2
3
经影像科会诊,调取患者临床资料,排除禁忌症后,在对口支援专家王辉老师的指导下,影像科为患者进行了超选择性肝血管瘤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状况良好。
科普: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是临床中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临床发病率相对较高。
瘤体直径相对较小的患者并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多数患者无需进行临床治疗。
当患者血管瘤体积增大时,特别是当直径5cm时,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以及上腹部不适感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甚至部分患者有可能产生瘤体破裂出血的危险情况,因而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传统手术VS介入治疗
肝血管瘤以往通过采取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手术切除治疗过程中创伤大,术后易产生相关并发症。
随着介入医学的不断发展,采用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能够降低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目前临床中对于肝血管瘤患者进行治疗的常用方式。
介入治疗的优点
1、无需开刀暴露病灶,利用人体自然通道,如大血管,行股动脉穿刺,引入导管选择性动脉造影,了解肝动脉分支的异位血管,进行栓塞药物治疗;
2、只需局麻而非全麻,降低了麻醉风险;
3、损伤小、恢复快、效果满意,对身体正常器官影响小等优点。
医学影像科专家
影像科首席指导专家:
王西宾(医院影像科主任)
对口帮扶专家:
徐小虎(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医师)
王辉(医院介入科,副主任医师)
薛久华(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医师)
科室主任:胡定海
副主任:李永刚
名誉主任:朱小冬
诊断组组长:冯伟
技术组组长:李思维
科室-
图文
医学影像科
编辑
唐丹
审核
熊彩兰
监制
熊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