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历过三次脑出血及一次开颅手术的高阿姨恢复了神志,能正确回答医务人员提出的问题,桐乡一院神经外科的朱飚主任和同事们都觉得十分开心,这个患者能够通过手术成功存活并恢复良好,再次证明了他们的技术过硬。
高阿姨在过去的十年中,有两次皆因“小脑出血”而住院治疗,都未接受手术,等症状好转就出院,对于出血的原因,并未进一步查实。此次高阿姨突发头痛、头晕、行走不稳伴恶心呕吐来桐乡一院就诊,急诊CT再次显示“小脑出血破入第四脑室,累及脑干”收入重症医学科。入院后高阿姨处于昏迷状态,格拉斯评分仅三分(重度昏迷,生命垂危),经神经外科会诊需立即手术,解除血肿压迫。
医院脑外科专家、桐乡院区神经外科主任朱飚与同事立即为高阿姨实施急诊显微镜下开颅手术。当小脑部位的血肿出现在视野中,清除表面血块后朱飚主任发现下面潜伏着“马蜂窝”,捅了就很难收拾。原来表面血块清理后,底下一个肿块的正在不停广泛渗血,且质地偏韧,周围有许多供血血管,根据丰富的临床经验,朱飚判断它和普通的血肿不同,是“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示意图,非术中真实部位)
朱飚主任介绍,要切除海绵状血管瘤和其他单纯血肿的方法完全不同,要在瘤体的周围一一将供血血管切断,然后将瘤体整个一锅端。操作中稍有不慎弄破瘤体,很可能导致难以控制的大出血而危及患者生命,故被称作神经外科手术中的隐形杀手。
普通的开颅手术已经复杂危险,而在人体的生命中枢——脑干附近“动刀”更难上加难,风险极大;更何况是面对血供复杂、经不起碰触的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不仅要求医生有丰富经验、娴熟的技术,还要有坚定的意志力与耐性。
朱飚主任回忆手术的过程也是心有余悸,由于情况紧急,没有机会对出血的性质作进一步判断便开始急诊手术,当发现是脑干附近的海绵状血管瘤时,要立即调整手术方案,更要调整的是自己的心态。在麻醉科医生的配合下,朱飚团队奋斗四个多小时候终于将患者的小脑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后病理报告证实术中所切确实为海绵状血管瘤。
术后MRI复查结果显示:小脑海绵状血管瘤已完全切除。目前患者高阿姨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肢体活动自如,已返回普通病房接受后续治疗。
海绵状血管瘤就像是隐藏在患者脑内的一个“不定时炸弹",随时有可能“引爆”,而且小脑位置比较深在,暴露困难,并接近脑干等生命禁区,手术难度很大。之前,桐乡一院神经外科团队并不能单独开展如此高难度的手术,如今,随着医院全面托管,有朱飚主任的实力加盟,各种急危重症的高难度“救命”手术一一开展,桐乡院区神经外科团队的业务能力也不断得到强化提升,医院同质化这一目标又迈出坚实的一步,最终受益的,还是桐乡百姓。
专家介绍
朱飚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擅长于颅脑肿瘤和颅脑外伤的临床诊治,如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神经鞘瘤等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特别对以垂体瘤为主的颅底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有很深造诣。
桐乡院区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一、周三上午
(作者陈如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