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血管瘤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良性肿瘤,它是由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异常增殖导致的增生性肿物,可以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具有明显的特殊生长模式,所以在临床诊断中是容易鉴别的。婴幼儿血管瘤分为三种类型:浅表性、深在性、混合性,其中深在性及混合性的皮损常常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做出鉴别诊断,以及确定病变的深度及范围,更好的评估出病情的严重程度。
在婴幼儿血管瘤中,发生于头部、面部、肢端、特殊部位,以及侵犯五官、影响正常组织功能的皮损应该引起家长及医务人员的重视。今天我们详细了解下发生于乳房部的婴幼儿血管瘤。
首先,我们了解下乳房的结构与功能,乳房的结构主要为乳头,乳晕,皮肤,皮下组织,乳房悬韧带,乳管系统,乳腺等;乳房具有重要的审美意义,是形体健美的另一个标志,其次,女性乳房是重要的哺乳器官,在妊娠期及哺乳期都会泌乳。
鉴于乳房结构的重要性,乳房部血管瘤更应该引起家长们的重视,我们将乳房部的婴幼儿血管瘤分为两部分:累及乳头的皮损和未累及乳头的皮损,详解如下:
一乳房部血管瘤--累及乳头
乳头是乳房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哺乳功能,累及乳头的血管瘤会使其失去正常的外观形态,如图所示:
(图1)
病例一(图1),患儿男,4个月,右侧乳头血管瘤,未见完整清晰乳头形态。
(图2)
病例二(图2),患儿女,2个月,左侧乳房大面积血管瘤,覆盖乳头,未见完整清晰乳头形态。
二乳房部血管瘤--未累及乳头
没有累及乳头的皮损,会因为血管瘤位置深浅及面积大小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并发症,结合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形象的了解皮损的严重程度,以便选择更好的治疗措施。
(图3)
病例一(图3),患儿女,1个月,右乳头内侧血管瘤,乳头外观形态基本显示清楚。
超声影像可见:
■■■■■超声描述:皮损处皮肤层内可见一低回声带,边界清楚,皮下软组织内可见高回声区及强回声线条。
CDFI:低回声带中可探及片状血流信号。
(图4)
病例二(图4),患儿女,5个月,左乳头外侧大面积血管瘤,高出皮肤表面。
超声影像所见:
■■■■■超声描述:皮损处皮肤层内可见低回声条带,边界清楚,皮下可见蜂窝状低回声,边界不清,内回声不均。
CDFI:内可探及片状血流信号。
综上,发生于乳房的血管瘤是很有必要采取影像学检查的,根据影像学数据可以更好的选择治疗方法。其次,乳房部的皮损更应该引起家长们的重视,秉承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宗旨---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免引起诸如双侧乳房不对称、影响哺乳功能等严重的并发症。再次,由于乳房结构与功能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如果皮损发生于女孩儿,为避免皮损侵犯深部组织而影响后期的腺体发育,建议及时就诊,尽早采取治疗措施。
病例
我科治疗病例分享:
病例一:
■■■■■乳头上方草莓状血管瘤,治疗前,超声显示皮损较为局限,未累及深部软组织。
■■■■■综合治疗3次后,皮损明显好转,超声显示皮损处皮肤结构正常,皮肤层内回声稍显紊乱,余未见明显异常。
病例二:
■■■■■乳房处混合性血管瘤,治疗前,超声显示皮肤层内低回声条带,边界清楚,皮下可见蜂窝状低回声,边界不清,内回声不均。
■■■■■综合治疗后,皮损明显好转,超声显示皮损处皮肤结构显示正常,皮下稍显絮状回声增高,余未见明显异常。
总结:对于发生于乳房处的血管瘤皮损,宜早期积极治疗,且避免采取创伤性治疗(如手术等),防止造成其形态结构的不完整。其次深在性及混合性皮损,应该依据必要的影像学检查与乳房部的其他占位性疾病做出鉴别诊断,并以此检查为指导,以“不影响美观,不影响功能”作为乳房部血管瘤的治疗宗旨,对症采用“四联阶梯技术”中的不同治疗组合,杜绝延治、误治,以保障器官的正常功能。
扩展阅读腮腺深在性血管瘤的治疗分享
皮肤科血管性病变的激光治疗——和最配哦!
血管瘤有必要治疗吗?什么时候治疗呢?
医院皮肤科主任王根会教授最终审核。
王根会团队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