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防早筛早诊,B超可解除肝忧

00:36

三湘都市报3月16日讯(全媒体记者李琪)3月18日,是我国第24个“全国爱肝日”,今年的主题是:早防早筛,远离肝硬化,旨在倡议全社会行动起来,主动筛查、规范治疗、定期随访,从而减少肝硬化的发生。

对于“早防早筛早诊,远离肝硬化”,B超如何为我们解除“肝”扰?3月16日,医院超声科副主任杨见青详细解答。

爱肝护肝,常规B超是早筛常用方法

肝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有分泌胆汁、参与代谢,凝血、解毒、吞噬或免疫功能。很多不良习惯及慢性疾病均可损害肝脏,导致肝脏的炎症与纤维化,柔软的肝脏逐渐变硬,最终导致肝硬化或肝癌,所以早防早筛早诊早治肝病就显得非常重要。

众所周知,B超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无创、实时、价优、无辐射、可反复进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医院已在肝脏疾病的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杨见青主任介绍:“利用B超,能发现肝脏病变、鉴别肝结节良恶性、肝脏脂肪定量、肝脏纤维化程度定量测定、肝结节术前评估、定位、肝结节术后疗效评估。”

“常规普通B超可观察肝脏轮廓、位置、大小、形态、回声肝内血管、胆管及有无结节等情况,可以发现肝弥漫性的病变,如肝硬化、脂肪肝。”杨见青说,同时,它也能观察到是否存在实质病变,如肝囊肿、血管瘤、原发性肝肿瘤或转移性肝肿瘤等,是临床上常用的早筛查及早诊断肝脏局灶病变方法。

运用不同的B超技术,尽早诊断相关肝病

随着病毒性肝炎、脂肪肝及药物肝炎发现率增多,常规B超对轻度脂肪变性的灵敏度较低。

近年来,多种超声定量检测技术层出不穷,能达到临床上无创、便捷、高效地评估患者肝脏脂肪含量及纤维化程度。

杨见青介绍:“超声定量检测技术能运用于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程度检测,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酒精性肝病、病毒性肝炎、免疫性肝炎等;肝硬化定期监测;慢性肝病治疗效果的跟踪;长期药物治疗所致的肝损害评估;各类代谢综合征引起的肝脏损伤评估。”

近年来出现的超声造影技术,被誉为超声医学发展的“第三次革命”,是目前先进的超声成像技术。“能实时动态、定量评估器官、组织及病灶局部的血流灌注信息,在肝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已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认可。”杨见青介绍,超声造影主要用于首次发现不确定的实性局灶性病变、肝硬化患者需明确肝内结节性质、恶性肿瘤患者发现肝内可疑结节、肝内结节其他检查不一致或不明确者、穿刺活检结果与临床或影像检查结果不符合者、肝血管及肿瘤血供的评估、术前确认肿瘤大小、浸润范围及数目、肝肿瘤治疗后疗效评价及随访。

“科学地运用不同B超技术,尽早诊断肝脏的相关疾病,规范治疗、定期随访,能极大地减少肝硬化的发生。”杨见青表示。




转载请注明:http://www.qdianz.com/glzz/12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