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占位性病变,常见的血管瘤、囊肿、肝细胞癌,少见局灶性结节增生、肝腺瘤以及一下炎性结节等。日常工作中,需要做出以上病变的鉴别诊断。由于肝脏特殊的供血模式,影像学上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做出以上病变的鉴别诊断,最主要需要鉴别常见疾病诊断,就要掌握常见病变的典型征象。我们看看肝血管瘤的典型征象:
比如:箭头指示的一大一小的病灶,再压脂序列上,就好像夜空中悬吊着两盏电灯,我们常说“灯泡征”,就是这个征象。
图上:病灶在DWI序列上呈高信号影,这个需要结合ADC图进一步判断是否弥散受限。
增强动脉期,箭头指示病灶呈周围强化,强化与同层大血管大致相同。大的病灶强化更加明显。上图指示:大病灶逐渐性向中心性填充,最后呈明显的结节状强化信号。而小病灶一直处于没有强化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病灶呈填充性强化,最后变成等信号,这个就是典型的血管瘤征象。两个重要点:1、灯泡征;2、填充性强化。看看小的病灶:这个小结节病灶一直处于无强化状态,边界光整,这个就是肝脏小囊肿。借此,可以区分肝血管瘤和囊肿性病变。肝癌表现与血管瘤表现明显不同。肝癌的强化模式表现为快进快退,也就是动脉期迅速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迅速减退,肿块内部见坏死或滋养血管等。
上图:肝右后叶上段见一类圆形稍低密度影,边界模糊,直径大约3mm。增强三期扫描: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平均CT值约99Hu,病灶周围见迂曲血管显影;门脉期病灶进一步强化,强化后CT值约Hu,病灶边界模糊,与邻近肝实质显示欠清。延迟扫描病灶强化减退,CT值约89Hu,相对邻近肝实质呈稍低密度。有些病灶存在动脉期与静脉期双重血供,强化一直保持到静脉期,此时延迟期非常重要,本病灶见包膜结构。这也是肝癌的一个特征。
以下是肝脏疾病专栏的影像学诊断,供大家学习与交流。
腹部学组:肝细胞癌CT+MRI影像学对比
腹部学组:典型肝细胞癌(CT+MRI)
腹部学组:肝细胞癌影像学诊断
肿块型肝癌
海绵状血管瘤
腹部学组:肝脓肿影像学判读
肝血管瘤
胆管细胞癌
肝母细胞瘤
整理供医学专业人员学习交流,文中观点,如有不妥,敬请指正。
版权声明:
本